生产记录管理规程
一、目的:
建立
生产记录的管理规程,使
生产记录具有可追溯性和真实性
二、范围:
生产过程中所有
记录
三、责任者:
生产部经理、
质量保证部.html" target="_blank">
质量保证部、岗位操作人员、QA
四、正文
1.
生产记录的编制应根据产品工艺规程、操作要点和技术参数等内容设计并编号,
应能体现产品的特点。
生产记录的空格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相关人员填写。
2.
生产记录应具有
质量可追溯性。通过
记录,可以了解
生产全过程中的产品
质量
情况。
3.
生产记录是药品
生产全过程的完整
记录,由
生产部负责人或授权的
生产技术管
理人员会同产品相关车间技术管理人员,汇总编制出批
生产记录和批包装
记录,经生
产副总和
质量保证部.html" target="_blank">
质量保证部审核,报
质量总监批准后印制,由
质量保证部.html" target="_blank">
质量保证部建立
生产记录收发
记录,设计原件由
质量保证部.html" target="_blank">
质量保证部存档备案。
4.
生产记录由批
生产记录和批包装
记录两个部分组成。
5.批
生产记录部分包括该药品批
生产指令单、领料单、称量复核单、各岗位
生产
记录、车间
生产时的清场
记录、清场合格证、现场
生产与卫生监控、各
生产工序的各
编码
标题
生产记录管理规程
页数
共 2 页
起草部门
生产部
颁发部门
质量保证部.html" target="_blank">
质量保证部
起草人/日期
QA 审核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生效日期
分发号
分发部门
生产部、
质量保证部.html" target="_blank">
质量保证部、
生产车间
种原始数据、物料交接单、物料平衡。
6.批包装
记录部分包括批包装
生产指令单、包装领料单、内包装与外包装
记录、
标签样张粘贴、现场监控、物料平衡、入库。
7.批
生产记录、批包装
记录应由
质量保证部.html" target="_blank">
质量保证部保存管理,作为以后
质量追踪核查的
依据,批
生产记录、批包装
记录只能由本公司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查阅,任何人不能借出。
任何岗位或人员
不得私自复制
生产记录。
8.原始
记录填写要求
8.1 原始
记录的填写,要求一律用
生产部规定的圆珠笔,字迹工整清晰,
不得在原
始
记录上乱涂乱划,
不得使用铅笔填写原始
记录。
8.2 内容真实,
记录及时,
不得填好之后再进行操作。
8.3 操作人、复核人、监控人应填写全名,
不得用姓或工序名称代替。
8.4 年、月、日
不得随意简写,年度应写全,如 1999 年 2 月 10 日,不能写成“99.2.10”
或“99.10/2”。
8.5 数据所使用的计量单位应采用国际单位制。
8.6 如在
生产过程出现偏差或异常情况应在备注栏内加以说明。
8.7 两班连续操作班次日期,按本车间习惯排列,
不得任意改动。
8.8 各种物料应写全名,
不得简写,除非工艺规程或操作规程里面标出简写名字。
8.9
记录填写错误后
不得涂改或用刀刮、橡皮擦,此时可将错误之处一笔划去,再
在旁边填写上正确数据,并签名,注明日期。
8.10 重复的内容应完整
记录,
不得用“同上”表示。
8.11 各工序、中间产品交接均应在交接单上签名,上、下工序不仅交清品名、数量、
批号、桶号。
8.12 每张原始
记录在本岗位操作结束后,不应出现空格,若无内容填写应画“/”。
8.13 数据和计算结果要求用四舍六入、五成双规则进行数据修约。
8.14 原始
记录不得任意撕毁、缺页等。
9.批
生产记录、批包装
记录应反映各岗位
生产的实际情况,如发现不符合上述第 10
条所述内容,即各班组未及时如实填写并签名、自行涂改、填写假数据等情况,应作
违反工作纪律予以处罚。
10.各岗位原始
记录在每班或每批
生产结束后,按编号装订。
11.QA 负责监督本制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