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日期:
1
资质证照
按规定取得合法的营业执照、安全设施“三同时”和职业卫生“三同时”手
续
2
安全
生产管
理机构设置
及
人员配备
情况
①从业
人员超过100人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
生产管理
人员。
3
①按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
“三同时”管理、
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隐患排查治理、
应急管理、事故
管理、安全培训教育、特种作业
人员管理、安全投入、相关方管理、作业安
全管理等。
4
②按规定制定、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如覆盖主要设备设施
生产作业和具有安
全风险的作业活动的安全操作规程等。
5
③按规定制定制度编制、发布、修订等制度,并按照制度执行;记录(台账
、档案)的数量、格式、内容明确,填写规范等。
6
①企业制定的主要负责人职责应涵盖303号令第八条规定的13项内容,职责
落实情况要有书面记录。
7
②企业制定的安全管理
人员职责应涵盖303号令第十条规定的10项内容,职
责落实情况要有书面记录。
8
③应当明确分管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其他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
生产车间(区队)负责人、
生产班组负责人、一般从业
人员等全体
人员的安
全
生产责任,并逐级进行落实和考核。
9
④健全安全
生产责任体系,签订安全
生产责任书。
10
①
生产经营
单位应当安全
生产教育培训和特种作业
人员管理制度。
11
②
生产经营
单位的特种作业
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
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并建立特种作
业
人员档案。
12
③对从业
人员进行安全
生产教育和培训(含
应急救援内容),岗前培训不得
少于24学时。未经安全
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
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每
年按规定进行再教育,在教育学时不得少于20学时。
13
④应当按照规定对被派遣劳动者、实习学生进行安全
生产教育和培训。
14
⑤建立健全从业
人员安全
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的时间
、内容、参加
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15
①参照财企[2012]16号文要求,提取必要的安全投入资金。
16
②安全投入使用范围或使用金额符合要求。
17
③按规定购买工伤保险。
18
①应当对承包
单位、承租
单位的安全
生产条件或者相应的资质进行审查,选
用具备相关资质、安全
生产业绩良好的相关方。
19
②签订专门的安全
生产管理协议签订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约定安全生
产管理事项并对承包、承租
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20
③按规定对相关方
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监督管理等。
21
①
生产经营
单位与从业
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聘用合同以及与劳务派遣
单位
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应载明有关保障从业
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病危害
的事项。
22
②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
人员订立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
人员因
生产安全事
故、职业病危害事故依法应当承担责任的协议。使用劳务派遣
人员的
单位应
当将现场劳务派遣
人员纳入本
单位从业
人员统一管理,履行安全
生产保障责
任,不得将安全
生产保障责任转移给劳务派遣
单位。
23
①
生产经营
单位应建立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按规定制定劳动防护用品配
备标准,明确各岗位从业
人员配备的种类和型号
24
②按规定选用、配备、按期发放所需的个体防护装备。
25
③按规定对个体防护装备实施有效管理。
26
④个体防护装备发放领用记录保存完整,无代领代签现象。
27
①存在职业病危害的
单位应当按规定及时、如实申报本
单位职业病危害因
素,并定期检测。
28
②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从业
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
业健康查体,检查费用由用人
单位承担,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从业
人员;
并为劳动者个人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检查情况
(是否符
合)
安全
生产
教育培训
安全投入
相关方管理
安全告知
劳动防护
职业健康
基础管理类综合隐患排查表(公司级)
排查
人员:
序号
排查项目
安全规章制
度
安全
生产责
任制
存在问题
29
③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
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
、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30
①
生产经营
单位应当建立安全
生产风险管控机制,确定排查出的风险点的危
险性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31
②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定期组织安全
检查,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纠。
32
③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
档案,积极整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落实“五定”
(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
33
④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将治理方案向负有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
部门报告。整改治理结束后,应当将治理效果评估报告报有关部门备案。
34
①制定本
单位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救援预案
35
②中型规模以上的
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本
单位编制的
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其
他
生产经营
单位应当对本
单位编制的
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36
③制定
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
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
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有限空间作业
应急预
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
37
④演练结束后,对
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
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
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
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38
⑤按
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
应急物资及装备(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配备相
关的呼吸器、防毒面罩、通讯设备、安全绳索等
应急装备和器材),建立使
用状况档案,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39
⑤建立
应急值守制度,设定
应急值守
人员,保障报警电话24小时畅通
40
制定并落实领导干部带班、节假日值班制度,进行监督考核
41
制定并落实劳动纪律管理规定,保障有效上岗,消除三违现象
42
制定并落实治安保卫情况,尤其是危险品的治安保卫情况
43
①按规定及时报告,并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等。
44
②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分析等。
45
③落实“四不放过”原则,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风险管控
与隐患排查
应急救援
领导干部带
班和治安保
卫
事故报告调
查和处理
职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