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
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小学的
心理健康
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各级领导和教师大都能
够认识到
心理健康
教育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技术性和经常性的
教育工作,对
学生健康
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
学校开设了
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设立了各种形式的
学生心理辅
导中心,一些
学校还定期开展
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的工作。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小学心
理健康
教育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对开展
心理健康
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不清,导致各校发展状况极不平衡。
有些
学校把开展
心理健康
教育当成是摆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把一些不相关或不称职的
教师安排做
心理辅导教师,他们既没有
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对
心理健康
教育更是一无所知,
使
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似有实无;有些
学校把
心理辅导室仅仅当作是针对少数有障碍的
学生
进行事后处理的机构,把
心理健康
教育当作是类似于一般卫生知识学习的事情;少数
学校
对
心理咨询中心究竟挂靠在哪个部门还不清楚,存在着相关部门相互推诿、怕麻烦的现象,
或干脆强调没有条件,至今都没有建立
学生心理辅导的机构。由于认识跟不上,落实在组
织管理、活动经费、人员定编与办公设备条件建设等问题上的投入就显得不够力度。“三无”
和“三不”现象在不少
学校中仍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所谓“三无”就是无咨询服务机构、
无专职咨询人员、无专项经费;“三不”就是咨询人员定位不明,机构挂靠不明,责权利
不明。造成上述现象的关键原因就是领导认识跟不上,或者认识上有误区。
第二,多数
学校的
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不够理想。
学校的
心理健康
教育重在预
防
教育和提高
学生心理素质,课堂是进行团体辅导和咨询的主要渠道。然而,目前各校心
理健康
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仍不够满意:一方面是部分
学校教务部门以课程紧为由,没有将
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正式纳入教学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是少数
学校同类课程开设处于无序状
况,课程或讲座由一些人独自开设,协调性欠缺,或者课程内容仅仅讲授某些个人偏好的
心理调节方法,
心理健康
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在中小学
心理健康
教育课
中,存在着成人化、课程化与认知化的模式。有些
学校采用简单生硬的说教,生搬硬套心
理学概念,使
心理健康
教育变成了以传授
心理学知识为主的学科教学,有的教师甚至要学
生背大量名词解释,有的还规定不同年级每学期的训练目标和任务,这不但不利于
学生的
心理健康,反而增加了
学生的
心理负担。
第三,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条件普遍较差。
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活动和行政办公,
对工作环境有特定要求,而目前各校
心理咨询的工作条件普遍简陋,办公室面积不足,或
与
学生科办公室混在一起,或与
学生处或其他挂靠单位共用一部办公电话,没有固定值班
时间,仅有的办公桌椅只是一个摆设,这不符合
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四,缺少专业人员,
心理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中小学的心
理健康
教育工作大部分都是团队干部、政治教师或班主任兼任,他们中多数教师没有经过
系统的
心理健康
教育的培训,在工作中不能自觉地运用
心理科学知识帮助
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有它自身独特的原则和方式方法,与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较大的区别。如果仅
仅凭个人热情而缺少一种科学的精神,或是因为工作需要才从事这项工作,不但起不到应
有的作用,甚至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第五,辅导中往往偏重于
学校的作用,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我国当前的
教育存在
着“关起门”来搞
教育的现象,
心理健康
教育也是如此。虽然我们的
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工
作在某些地区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大多还是仅仅限于上几节课、搞几个所谓的
心理健
康活动,或者请一些专家教授来开几次讲座,看上去挺热闹的,但
心理健康
教育的真正目
的并没有达到。脱离了家庭的支持、社会的配合的
心理健康
教育必然是片面的,是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