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对象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乙炔气瓶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方案》是关于其它行业相关企业事故与应急相关内容,适用于其它行业相关企业。
文本预览
乙炔气瓶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方案
一、事故特征
1、事故类型:中毒、火灾、爆炸
2、健康危害:急性中毒:接触 10%~20%浓度的乙炔时,有头痛、头晕、全身无
力等缺氧症状;接触 30%浓度时,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吸入高浓度时,初期兴奋、
多语,后出现晕眩、头痛、恶心、嗜睡,严重者昏迷;另外,高浓度吸入还可引起单纯
窒息。
3、危险特性:乙炔与空气或氧气等助燃气体混合后极易燃烧爆炸。遇明火、高热
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由于气瓶阀门损坏、气带漏气、人员操作失
误等原因,极易引起乙炔泄漏,造成人员中毒、火灾、甚至爆炸等事故。
二、预防措施
1、操作人员必须经特殊岗位、应急演练培训,持证上岗,并按要求佩戴个体防护
用品。
2、使用前,对乙炔气瓶及减压器、回火阀等安全附件进行检查。
3、开闭瓶阀要轻缓,操作人员应站在阀口的侧面,减压器指示的放气压力不得超
过 0.15MPa。
4、使用气瓶时要做到防倾倒、防晒、雨淋、水浸等安全防护。
5、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与明火的水平距离不小于 10m,与氧气瓶距离
不小于 5m。
6、气瓶严禁在通风不良或有放射性射线场所使用,严禁敲击、碰撞、放倒滚动。
7、密闭梁作业时,要在外面点火后再进入作业,作业完毕后要移出气带。
8、气瓶要直立使用,严禁卧放使用,拖动气带要熄火,移动气瓶应使用专用小车。
9、使用不易发生回火的焊枪,如有反复出现爆响的焊枪,必须处理或更换。
10、焊枪(尤其是未灭火的焊枪;带电的电焊钳)不准挂在气瓶上。
11、暂时中断使用时,必须关闭焊、割工具的阀门和气瓶瓶阀,严禁手持点燃的焊、
割工具调节减压器或瓶阀。
12、气瓶要进行日常保养,定期检查和检验,不得擅自对其进行修理。
三、组织及职责
1、应急组织:班长、安全员及班组作业人员。
2、各成员职责
2.1 班长或安全员:负责本班组乙炔气瓶突发事件的应急组织与管理及事故信息的
上报。
2.2 班组作业人员: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报告班长,并服从班长统一指挥,做好
相应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
1、事故报警:在岗人员发现气瓶异常,应立即向班长报告,班长对事故作出判断,
并向本单位安技科或集团公司安环部报告。
2、现场应急处置:安全员迅速组织事故区人员撤离,通知相邻班组停止作业。班
长及时组织在岗人员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抢险救援。
2.1 乙炔泄露:若有人员中毒,第一时间将伤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
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同时立即关闭阀门止漏;如阀门
失效,迅速将气瓶转移至空旷地带,安全员设置警戒。
2.2 乙炔着火:如有人员衣服着火,应制止其狂奔乱跑,可就地翻滚,或用水、衣
物等覆盖灭火。
(1)非气瓶着火,应尽快关闭阀门,用灭火器、消防水或是较厚的布淋湿捂住火
苗即可灭火。
(2)气瓶着火,因瓶阀关不严,火焰沿瓶阀处向外喷射,用湿布包住手关闭角阀,
即可灭火。
(3)若角阀失效,应立即用水冷却事故瓶或周围受其烘烤的气瓶,使其降温,避
免爆炸,有条件的话,把事故气瓶转移到安全地点。
2.3 乙炔爆炸:气瓶听见异响等爆炸征兆后,现场人员立即卧倒;气瓶爆炸后,等
待救援的同时,如果有火情,要用消火栓和灭火器灭火;若无火情,要用消火栓冷却其
他气瓶或可燃物,防止发生二次火灾。若人员受伤:轻伤,简单的止血、消炎、包扎;
重伤,消毒止血后,立即送往医院;休克,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
3、突发事件后班组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处理和善后处理,班长要按照有关要求
免责申明
本网站提供的生产安全相关模板文件仅供参考和示例之用,属于通用性资料。用户下载并使用这些模板,即表示理解并同意:
- 本文件不构成任何法律、专业安全咨询或特定情况下的建议。
- 用户有责任根据自身具体业务、所在地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对模板进行审查、修改和定制,确保其适用性、准确性和合规性。
- 网站运营方对用户因使用、误用或依赖本网站提供的模板文件而导致的任何直接、间接、偶然或特殊的损失或损害(包括但不限于安全事故、经济损失、法律责任)概不负责。
- 本网站及其运营方明确免除因用户访问、下载、使用或无法使用这些模板文件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或与之相关的任何及所有索赔、损失、损害(包括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业务中断、数据丢失等)或法律责任。
文件格式
提供Word(.doc)和PDF两种格式文件,包含可直接编辑的模板文件和参考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