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资料-隐患排查制度》是关于其它行业相关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相关内容,适用于其它行业相关企业。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 目的
本规定明确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基本原则、事故隐患分类、发现与报告,技
术与投资、治理与评估以及考核等管理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3 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25 次会议修订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493号令
4
职责
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5 管理程序
5.1 事故隐患治理基本原则
1) 事故隐患治理遵循“谁管理、谁负责;谁设计、谁负责;谁审查、谁负
责;谁施工、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
2)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实行分级动态管理;
3) 事故隐患在未治理或消项前,必须采取措施加以监控。对事故隐患实行
部门级监控;
5.2 事故隐患发现与报告
5.2.1员工有发现事故隐患的义务。岗位员工应严格执行巡检制度,及时发
现事故隐患并逐级评估上报。
5.2.2 各级事故隐患治理部门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应积极组织治理。对当时不
能治理的和本级无能力治理的事故隐患,应立即逐级上报,同时告之岗位人员和
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5.2.3对威胁人员生命安全和生产安全,随时可能发生事故的重大事故隐患,
应立即决定停工治理。
5.2.4各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形成调查
报告,内容包括:
1) 设备设施的缺陷及严重程度;
2) 事故隐患状态及可能变化情况;
3) 事故隐患影响范围内人员暴露的频率和密度;
4) 事故隐患影响范围内可能造成的损失;
5) 事故隐患监控措施的可行性。
5.2.5 各部门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时,应立即向主管安全负责人和主管领导
汇报,组织制定落实安全措施,包括如下内容:
1) 保证存在事故隐患的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的条件;
2) 对生产装置、设施监测检查的要求;
3) 潜在的危害及影响,以及防范控制措施;
4) 制定应急处理措施并进行演练;
5) 明确控制程序,责任分工,落实监控人员。
5.2.6本单位及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职
工参加的安全隐患排查。查出的隐患登记建档。
本网站提供的生产安全相关模板文件仅供参考和示例之用,属于通用性资料。用户下载并使用这些模板,即表示理解并同意:
提供Word(.docx)和PDF两种格式文件,包含可直接编辑的模板文件和参考示例。
您可能还需要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