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录 A
氨水泄漏事故现场
处置方案
A.1
事故特征
A.1.1 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
事故类型
氨水是易燃、易爆、易中毒的危险化学品,为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极易气化
为气氨。密度0.617g/cm3;沸点为-33.5℃,低于-77.7℃可成为具有臭味的无色结晶。
氨大量
泄漏威胁人身安全和生命,对环境也会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影响周围人民群众的
生活,严重时影响企业形象。
健康危害:中毒、窒息、化学灼伤。
2.3.4 环境危害:大气、土壤和水体污染。
2.3.5 燃爆危险:燃烧爆炸、容器开裂和爆炸。
A.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烧成工序
氨水储罐、输送管道阀门、反应区
A.1.3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该
事故无明显季节特征。
A.1.4
事故可能出现的征兆
a)
氨水罐或管线被腐蚀,发生滴漏现象;
b)
现场可闻到刺鼻的氨气味。
A.2
应急组织与职责
A.2.1 现场自救小组及人员构成情况
应急自救小组组长:部门负责人
应急自救小组副组长:部门管理人员
应急自救小组成员:部门其他人员
A.2.2 职责
A.2.2.1
应急自救小组组长的职责
a)
根据
事故现场的情况,确保
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组织现场
应急救援工作;
b)
同援助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处理好
事故,如果
事故有扩大、发展趋势,应及时报请
公司
应急指挥部,启动公司专项
应急预案。
A.2.2.2
应急自救小组副组长的职责
a)
协助组长开展
应急指挥工作,组长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
b)
组织编制现场
处置方案,组织搞好培训和演练;
c)
负责现场
应急处置,落实
应急行动,根据险情发展,提出改进措施;
d)
组织做好善后工作。
A.2.2.3 其他现场人员职责
a)
发生
事故后立即通知部门主任或经理及现场人员;
b)
采取
应急处置措施,及时控制住当前局势,防止
事故继续恶化
c)
及时疏散现场无关人员撤离现场。
A.3
应急处置
A.3.1
应急处置程序
a)
氨水泄漏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发现人员应立即汇报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应立
即向
应急指挥部汇报。
b)
运行人员在部门负责人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规程进行前期处理。
c)
应急指挥部成员到达
事故现场后,根据
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
应急决定,
指挥疏散现场无关人员,各
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
d)
泄漏事件造成火灾的启动《火灾
事故应急预案》;造成环境污染的启动《环境污染
事故应急预案》。
A.3.2 现场
应急处置措施
A.3.2.1
氨水泄漏现场
处置措施
发生
氨水泄漏事件时,现场人员注意观察风向标,应尽快撤离到上风口位置,戴好防护
面具,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如下措施:
a)
在卸
氨水过程中要认真进行系统
泄漏检测工作,发现有
泄漏时立即停止卸氨工作,
并进行处理,确保无
泄漏时再继续卸氨工作。
b)
当
氨水发生少量
泄漏时,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和防止接触氨气。
处置人
员应使用正压空气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只能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堵漏处理工作。
c)
如果是运输车辆
泄漏,无法彻底消除时,应将车辆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
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
d)
当
氨水发生大量
泄漏时,所有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人员迅速撤离
泄漏污染区,并向
上风向转移。并在
泄漏区域周边 150m 处立即采取隔离措施,严格限制出入。
e)
迅速切断氨区附近火源、电源,如有灌装作业等操作应立即停止作业,防止
事故扩
大和火灾、爆炸
事故的发生。
f)
泄漏处置人员应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正压式空
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尽可能先切断泄
漏源。对联通的储存罐和系统进行隔离,对泄露的系统和罐体应关闭相关的阀门及
联系检修人员加装堵板等隔离操作,巡查、监视设备,做好现场的安全措施。
g)
及时启动喷淋系统,加大氨气的吸收和稀释,防止大量氨气扩散,对周围环境造成
污染。
h)
处理
事故时,启、停主要设备的重要操作必须有
应急指挥部命令方可执行。
i)
当因氨区、卸氨平台漏泄
事故引主机运行安全受到威胁时,应向
应急指挥部报告。
j)
发现有人吸入氨气立即将吸入者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维持呼吸功能,
并送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