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企业安全
生产标准化的核心要素分析
万成略
国家有关安全
生产法律法规和规定明确要求,要严格企业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安全达标。
安全
生产标准化是强化企业安全
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它以落实企业安全
生产主体责任
为主线,以创新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为着力点,是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为推行这项
工作,陆续颁布了焦化、烧结、铁合金、轧钢和即将修订颁布炼铁、炼钢、燃气等专业单元
的“冶金企业安全
生产标准化
评定标准”。这些
评定标准由安全
生产目标、组织机构和职
责 、安全投入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教育培训 、
生产设备设施 、
作业安全、隐患
排查、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 、应急救援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绩效
评定和持续改进
等十三个类目(要素)组成。十三个类目的
评定项目和内容除体现专业单元特点的
生产设备
设施 、
作业安全外,其他基本相同。无一例外的是,各专业单元中,
生产设备设施 、
作业
安全两个类目(要素)的分值都占总分值的 50%以上,由其权重可见,
生产设备设施 、
作业
安全是冶金企业安全
生产标准化核心要素。相对于其他要素而言, 这两个要素是硬指标。
可以说,
生产设备设施 、
作业安全达标是实现冶金企业安全
生产标准化的攻坚战。
一、
生产设备设施达标要求
生产设备设施达标包括
生产设备设施建设、
设备设施运行管理、
设备设施验收、拆除与
报废、
设备设施检测检验等四个项目的达标。体现了
生产设备设施从摇篮到坟墓的全寿命期
间的管理。
生产设备设施建设的
评定可以说是符合性
评定,
评定企业建设项目的所有
设备设施是否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主要是
生产设备设施前期的安全达标。如安全
设备设施
是否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
生产和使用,企业是否按规定对项
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和竣工验收等阶段
进行规范管理等。着重于
评定生产设备设施的建设环境和公辅
设施,包括厂址、区域布置、
厂房、通道、间距、平台、栏杆、通风、照明、供电、消防等。
评定内容多引用有关标准、
规范的“应符合……、应有……、应设……、应按……”之类的条款要求。一般来说,按“三
同时”要求,通过了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的建设项目,
生产设备设施建设的
评定应该
是符合要求的。
设备设施运行管理的
评定是可以说有效性
评定,
评定企业是否对
生产设备设施进行规
范化管理,保证其安全运行。也就是说,如果
生产设备设施建设的
评定是考虑有没有,对不
对的问题,则
设备设施运行管理的
评定是考虑好不好,效不效的问题。着重于
评定运行期间
需要定期检修、维护、保养的
设备设施,如主体工艺
设施、特种
设备及其安全连锁、自动报
警和安全装置等。
评定内容虽然也有 “应设……、应按……” 之类的有关标准、规范的条
款要求,但其后是有关的技术要求或安全指标要求,如“达到……、确保……、不得……”
等。
设备设施验收、拆除与报废的
评定,
评定企业是否建立新
设备设施验收和旧
设备设施拆
除、报废的管理制度;是否按规定对新
设备设施进行验收,确保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
求的
设备设施;是否按规定对不符合要求的
设备设施进行报废或拆除。该项目各专业单元的
的
评定内容同一。
设备设施检测检验的
评定,
评定企业是否建立
设备设施(包括特种
设备和厂房等建(构)
筑物)检测检验管理制度;建(构)筑物防雷
设施和电器接地是否定期检测,以确保其完好接
地;是否按规定进行检测检验,并将有关资料归档保存。该项目各专业单元的的
评定内容略
有不同,如有煤气回收的专业单元,会
评定 CO 监测报警装置是否定期检测检验检验。
二、
作业安全达标要求
作业安全达标包括
生产现场管理和
生产过程控制、
作业行为管理、警示标志、相关方管
理和变更等项目的达标。
作业应包括正常的
生产操作、不正常时的
生产操作,事故状态下的
作业、开停工
作业、维检修
作业等。该类目各专业单元的的
评定内容主要区别在前两个项目。
生产现场管理和
生产过程控制
评定,
评定企业是否对
生产现场和
生产过程、环境存在的
风险和隐患进行辨识、评估分级,是否对危险
作业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实施
作业许可。生
产现场的危险
作业将会强调煤气区域
作业、高温液态金属区域
作业、粉尘爆炸区域
作业和受
限空间
作业。是否针对各工序的危险危害因素特点,按有关标准规程进行操作。
作业行为管理
评定,
评定企业是否加强
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对
作业行为隐患、设
备
设施使用隐患、工艺技术隐患是否进行分析,采取控制措施。
作业行为系指
作业人员的个
体行为,也系岗位操作问题,是
作业安全达标的核心。
警示标志
评定,
评定企业是否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
作业场所和
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
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
相关方管理及变更
评定,
评定企业是否执行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管理制度;是否对
进入同一
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是否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
关方。企业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是否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
生产责任和义务。是否执行变更管
理制度,对机构、人员、工艺、技术、
设备设施、
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
进行有计划的控制。是否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
三、两要素达标的意义
安全
生产标准化就是通过建立安全
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
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
生产行为等安全管理措施,使各
生产环节符
合有关安全
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
生产状态。这就充
分地体现了事故的 5M(Management、 Man、 Machine 、Material 、Medium)因素控制,也
将
作业安全、
生产设备设施在安全
生产标准化中重要位置展现在人们面前。
虽然
作业安全、
生产设备设施的达标在安全
生产标准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需要
安全
生产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 、安全投入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教育培训等类目
达标才能推动、完成或维持。如
作业安全需要制订岗位操作规程,需要人员教育培训,
生产
设备设施的达标需要安全投入。只有在安全管理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下,
作业安全、
生产设
备
设施的达标才可能完全实现。
上世纪 80、90 年代,鞍钢“0123”、宝钢“12345”与目前太钢的“闭环管理”等安全
管理模式都将标准化
作业作为安全工作的基础。这基于 80%以上的事故出自于人为失误的统
计结果。他们认为,标准化
作业具有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特殊功能,这种特殊功能主要是
只要按标准规定的
作业程序、
作业动作、安全要点去办,即使技术素质较低的
作业者,也不
会发生事故。另外,标准化
作业是建立最佳
生产秩序的有效手段。企业最基本的
生产活动是
作业(操作),一切
作业都按标准进行,整个企业的
生产活动就会井然有序,而最佳的
生产秩
序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
生产效率、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
2008 年起,武钢在全公司范围内全面开展安全
生产标准化活动,从管理标准化、现场
标准化、操作标准化三个环节入手,以管理标准化为基础,完善管理体系,防范管理缺陷,
以现场标准化为条件,整改现场隐患、改善现场秩序、提高现场本质安全水平,为职工
作业
提高舒适安全环境,以操作标准化为核心,引导职工对照操作标准,规范
作业,杜绝不安全
行为。
由此可见,冶金企业对
作业安全达标认识是深刻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说,
生产
设备设施的达标需要一定的先天条件和物质条件的话,那么,
作业安全达标则具有普遍适用
原则。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积极努力实现
生产设备设施的达标的同时,
作业安全先期达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