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部各岗安全职责 (一)设备管理部主任的安全职责 1、负责安全保证体系的具体工作。牢固树立“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的理念,是本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的安全负全面领导责任。 对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负直接领导责任。 2、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规程、制度,明确划 分各专业设备的管辖范围,及时组织修编、完善检修规程和生产的技 术管理规章制度,与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审核重要操作、试验和重大施 工检修项目的安全技术组织措施,经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批准 后组织实施。 3、组织审核机组大小修和技术改造方案。编制年度反事故措施 计划和有关防止 25 项重大事故措施的实施细则,列入公司生产计划 并组织实施。 4、组织对外发包工程的招标工作,对承包方资质和条件严格审 查,合同中具体明确承发包方各自应承担的安全责任,抓好施工过程 中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做到安全、环保设施“三同时”,严 把质量关。 5、安排生产计划、大修、更新改造计划时,应优先安排“两措” 计划项目,并及时组织部分和整体验收,严格把好质量关。 6、组织、督促消除设备缺陷和隐患,检查、督促设备运行、检 修状态的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有重点地进行设备巡视,及时组织解 决设备存在的问题。 7、每天深入生产和检修(施工)现场,掌握设备运行、检修状态, 检查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每月对现场设备运行和值班情况进行 一次夜间巡视检查。 8、做好各项专业技术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资 料,做到齐全、准确。对重要操作、重大试验、特殊危险作业、重大 设备缺陷隐患的处理,新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按有关规定参加指导、 把关。 9、组织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组织和配合现场技术培训 和反事故演习。负责公司 MIS 系统开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做 好有关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及时、可靠信息。 10、参加每季一次的公司安委会、每月一次的公司安全分析会, 每月至少参加一次包保单位班组的安全活动,参加安全大检查, 组 织专业安全检查和安全分析会,并组织实施整改措施。 11、协调、组织事故处理与抢修,参加事故和重大未遂事故的调 查,组织设备一类障碍的调查分析,认真执行“四不放过”原则,从生 产技术管理方面提出和落实预防措施。 12 、负责全厂防治环境污染工作。严格执行上级有关企业环保 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方针、政策。审查新建、扩建、改建工程 项目中的环保项目,负责本单位环保设施安全防范措施制定,并监督 实施情况,有计划地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治理安全标准。 13、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危急事件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上 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度,执行政府部门和上级部门关于危急事件处理 的重大部署。 14、负责制定设备管理部危急事件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针 对部门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危急事件应急预案; 15、负责组织本部门全体人员对相应的危急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专 门的技能培训和演练,负责危急发生时的抢险和生产、生活恢复等各 项工作; 16、负责每年对应急投入、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工作进 行总结评估。 17、负责组织本部门全体人员对职业病危害防治进行培训,针对 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保证有效运行。
分类:法律法规与标准 行业:食品医药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63.5 KB 时间:2025-08-09 价格:¥5.00
高处坠落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类型及危险程度分析 工程存在少量高处作业,特别是设备维修、桩船作业,现场高处作 业在无法采取围蔽、护栏等措施,有时作业风险比较高,极易发生高 处坠落事故。 2、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有效组织现场资源,抢救方式正确、及时 联系外部救助的基本原则。 2.2 组织机构及职责:见(3.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2.3 高处坠落事故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为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3、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 3.1 对职工进行预防高处坠落的安全知识教育,使他们在操作时熟悉使 用工具和正确配戴安全防护用品。 3.2 针对可能发生坠落事故的特定危险施工,在施工前制订安全防范措 施,并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加强监督落实。 3.3 凡身体不适合(如高血压、癫痫病等禁忌症)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 不得参与高处作业,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要按规定进行体检。 3.4 高空作业要穿工作鞋,严禁穿硬塑料底鞋、高跟鞋。 3.5 作业人员严禁互相打闹,不得攀爬脚手架,以免失足坠落。 3.6 进行悬空作业时,应有牢固的立足点并正确系挂安全带。 3.7 基坑周边、临空周边、预留洞口等,必须有安全警示并设置临时 护拦,护拦围密目式(2000 目)安全网。 3.8 施工使用的临时梯子要牢固,梯脚要有防滑措施,顶端捆扎牢固 或设专人扶梯,确保使用安全。 4、报告制度与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4.1 报告制度: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流程图) 4.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4.2.1 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 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 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 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 20 度左右,尽 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4.2.2 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 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4.2.3 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 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 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湛江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4.2.4 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 用绷带或布条包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 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 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4.2.5 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 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 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分类:事故与应急 行业:食品医药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25.5 KB 时间:2025-08-09 价格:¥5.00
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事故类型 1.1.1.根据《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2008)的规定,凡在坠 落高度基准面 2m 以上(含 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 高处作业。 1.1.2.根据高处作业者工作时所处的部位不同,高处作业坠落事 故可分为:临边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洞口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攀登作 业高处坠落事故、悬空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操作平台作业高处坠落事 故、交叉作业高处坠落事故等。 1.1.3.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公司生产区域内,凡在坠落 高度基准面 2m 以上(含 2m)从事作业活动的人员,均可发生高处坠落 事故。 1.2.危险源 1.3.生产场所、范围、设备等部位的 2 米以上高处作业。 1.4.事故危害程度及范围 1.4.1.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后,坠落人员通常有多个系统或多个器 官的损伤,严重者当场死亡。高处坠落人员除有直接或间接受伤器官 表现外,尚可有昏迷、呼吸窘迫、面色苍白和表情淡漠等症状,可导 致胸、腹腔内脏组织器官发生广泛的损伤。高处坠落时,足或臀部先 着地,外力沿脊柱传导到颅脑而致伤;由高处仰面跌下时,背或腰部 受冲击,可引起腰椎韧带撕裂,椎体裂开或椎弓根骨折,易引起脊髓 损伤。如果发生脑干损伤时,常有较重的意识障碍、光反射消失等症状, 也可有严重合并症的出现。发生高处坠落后,可导致人员轻伤、重伤,甚 至死亡。高处坠落较容易发生,一般伤害为个体,影响范围较小。 1.5.危险性分析 1.5.1.作业人员在较高设备、设施、建筑物上进行检查或检修作业时, 可能会发生高 处坠落伤害事故; 1.5.2.指派有登高禁忌症的人员从事登高作业,发生高处坠落伤害 事故; 1.5.3.不按规定的通道上下进入作业面,为走捷径图方便而随意 攀爬防护栏杆、 电缆桥架、墙壁等非规定通道,发生高处坠落伤害事 故; 1.5.4.高空作业时未按规定穿戴和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安全 带、安全绳),发生高处坠落伤害事故; 1.5.5.在临边作业或转移作业地点时因踩空、踩滑而坠落; 1.5.6.作业场所安全防护设施的材质强度不够、安装焊接不牢、 锈蚀断裂等引起 的高处坠落事故; 1.5.7.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等用品因存在内 部缺陷、老化、 腐蚀而破损、断裂引起的高处坠落事故。 1.6.事故前的征兆 1.6.1.在高处作业时,下方没有架空安全防护网。 1.6.2.作业人员没有持证上岗。 1.6.3.作业人员精神状态不佳、疲劳作业。 1.6.4.构架未挂警示牌。 1.6.5.作业平台不牢固、有空洞。 1.6.6.6 级及以上大风、雨、雪天高处作业。 1.6.7.脚扣、腰绳等登高设备未定期检查。 1.6.8.气温低于零下 10℃高处作业。 1.6.9.杆塔、梯子作业前,未检查根部、基础和拉线等等险兆。 1.7.事故引发的次生事故 1.8.由于高处坠落事故事故营救措施不当,造成营救人员终生残
分类:安全培训材料 行业:食品医药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69 KB 时间:2025-08-09 价格:¥5.00
烫伤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发生烫伤事故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 1.2.危险源 在预热器、回转窑、篦冷机、窑头、破碎机、高温风机、余热发电、 高温炉、电热板等多是表面高温设备,在其周围工作均可能会对作业 人员造成灼烧烫伤;熟料等高温物料烫伤;贮存和使用强酸、强碱等 化学原料的部位;在运行检修和作业过程中,气割、电焊等火焰均可 能造成灼烫伤亡事故。 1.3.风险分析 1.3.1.公司熟料生产设备如窑头、篦冷机、破碎机、窑体、预热器、 高温风机等多是表面高温设备,在其周围工作均可能会对作业人员造 成灼烧烫伤; 1.3.2.操作不规范导致高温物料、高压蒸汽泄漏。在预热器清堵 等检修作业时,可能发生高温气流及炽热物料喷出造成较严重 灼烫 事故; 1.3.3. 在窑内挖补、篦冷机砸大块、熟料地坑检查清理、窑头处 理喷煤管结料等检修工作时,由于预热器物料垮塌和窜料均可造成灼烫 伤害,可能性较大,一般为个体,影响范围较小。 1.3.4.危险化学品管理和使用不当。 1.3.5.气割、电焊等工器具使用和管理不当。 1.4.危害程度分析 灼烫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轻者损伤皮肤,出现肿胀、水泡、疼痛; 重者皮肤 烧焦,甚至血管、神经、肌腱等同时受损,呼吸道也可能烧 伤。面部和手烧伤对功能和外形影响最大,而呼吸道烧伤对生命的威 胁最大。化学烧伤最严重的后果是眼烧伤,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失明。 烧伤的剧痛能引 起休克,晚期出现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2.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织机构和职责见《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中第 3 条“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 3.处置程序 3.1.应急预警 3.1.1.预警条件 3.1.2.高温设备设施上未设置保温层;检修高温的管道容器时未 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高温、高压蒸汽泄漏;危险化学品管理和使用 不当;气割、电焊等工器具使用和管理不当。 3.1.3.进行危险化学品操作时出现人为失误。 3.1.4.预警方式、方法 现场出现事故征兆时,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首先排除事故隐 患,利用电话、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危害程度向 作业班组长和生产值班调度汇报。 3.2.信息报告 3.2.1.作业班组长和生产值班调度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 势,迅速做出应急处理措施;如事故难以效控制,迅速向部门各级负 责人汇报,向应急值班室报警,并对可能受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 警报通知。 3.2.2.公司应急救援联络电话和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联系电话详 见《公司电话号码一览表》。公司 24 小时应急值班室:7231498,报 警内线 8000。 3.2.3.公司应急值班室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汇
分类:事故与应急 行业:食品医药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102 KB 时间:2025-08-09 价格:¥5.00
仓库火灾事故案例解析 ,. 仓库火灾事故案例 一、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调查报告 8 月 18 日,依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经国务 院批准,成立国务院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 大火灾爆炸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由杨 焕宁同志(时任公安部常务副部长,现任安全监管总局局长)任 组长,公安部、安全监管总局、监察部、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 部、全国总工会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全面负责事故调 查工作。同时,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并聘请爆炸、消 防、刑侦、化工、环保等方面的专家参与事故调查工作。 调查认定,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 故是一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一、事故基本情况 (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015 年 8 月 12 日 22 时 51 分 46 秒,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吉 运二道 95 号的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北纬 39°02′22.98″,东 经 117 °44′11.64″。地理方位示意图见图 1)运抵区(“待申 报装船出口货物运抵区”的简称,属于海关监管场所,用金属栅 栏与外界隔离。由经营企业申请设立,海关批准,主要用于出口 集装箱货物的运抵和报关监管)最先起火,23 时 34 分 06 秒发生 ,. 第一次爆炸,23 时 34 分 37 秒发生第二次更剧烈的爆炸。事故现 场形成 6 处大火点及数十个小火点,8 月 14 日 16 时 40 分,现场 明火被扑灭。 (二)事故现场情况。 事故现场按受损程度,分为事故中心区(航拍图见图 2、示 意图见图 3)、爆炸冲击波波及区(示意图见图 4)。事故中心区为 此次事故中受损最严重区域,该区域东至跃进路、西至海滨高速、 南至顺安仓储有限公司、北至吉运三道,面积约为 54 万平方米。 两次爆炸分别形成一个直径 15 米、深 1.1 米的月牙形小爆坑和一 个直径 97 米、深 2.7 米的圆形大爆坑。以大爆坑为爆炸中心,150 米范围内的建筑被摧毁,东侧的瑞海公司综合楼和南侧的中联建 通公司办公楼只剩下钢筋混凝土框架;堆场内大量普通集装箱和 罐式集装箱被掀翻、解体、炸飞,形成由南至北的 3 座巨大堆垛, 一个罐式集装箱被抛进中联建通公司办公楼 4 层房间内,多个集 装箱被抛到该建筑楼顶;参与救援的消防车、警车和位于爆炸中 心南侧的吉运一道和北侧吉运三道附近的顺安仓储有限公司、安 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储存的 7641 辆商品汽车和现场灭火的 30 辆 消防车在事故中全部损毁,邻近中心区的贵龙实业、新东物流、
分类:安全培训材料 行业:其它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0.5 KB 时间:2025-08-16 价格:¥5.00
九、火灾事故安全防护控制措施 一、目的 针对各种作业中可能的火灾危险源,采取防范措施,控制和消除火灾隐患。 二、各工种火灾事故安全措施 1、控制电气火灾事故安全措施: (1)施工区域照明采取管线制固定灯具,移动式照明采用安全电压,电源 线绝缘性能好,有防护罩灯具,施工结束及时撤除; (2)电动工具、电焊机等电源线有可靠的绝缘,电源线不落地设置; (3)电缆敷设需用盖板覆盖,设有标识及安全警示牌,电缆层,开关室等 区域在施工中做好孔、洞临时防火封堵措施。 2、控制易燃易爆物品火灾事故措施: (1)施工现场氧气、乙炔实行定点管理、存放、设置金属防护围栏、气瓶 防爆装置,压力表计齐全可靠,气瓶、贮油、动火区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和防护措 施; (2)现场设置有可靠的危险品库,其位置、结构、面积符合安全消防规定, 并设有明显标记,配置有效消防器材; (3)油漆、汽油等易燃物品从危险品用至现场时,宜采取早晚时间,采用 遮阳、避火源等防护措施,并按限量领发; (4)现场存放易燃、可燃材料的库房、油漆配料房及防水作业场所内不得 使用明露的高热强光源灯具。易燃易爆物旁必须配备灭火设施。 3、控制电气焊火星溅落引起火灾事故的措施: (1)上下立体交叉作业采用隔离防护,重点区域施工单位必须落实专人监 护; (2)切割的剩余材料、废弃物不得直接向下坠落,集中堆放; (3)禁火区严禁随意动火、焊接,因施工需动火按规定办理动火手续,经 批准后方可动火,明确责任人、监护人。动火结束,清理现场,不留火源,经现 场专职安全人员查验后方可离场; (4)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工作许可证制度和电焊、气焊、气割作业的防火制度, 施工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电焊气割操作规定。严格遵守安全操 作规程,严禁在易燃物处明火作业。 注:电焊气割安全操作规定: (1)无特种作业操作证,不焊、不割。 (2)雨天、露天作业无可靠安全措施,不焊、不割。 (3)装过易燃、易爆及有害物品的容器,未进行彻底清洗、未进行可燃浓 度检测,不焊、不割。 (4)在容器内工作无 12 伏低压照明和通风不良,不焊、不割。 (5)设备内无断电,设备未卸压,不焊、不割。 (6)作业区域周围有易燃易爆物品未消除干净、通风不良,不焊、不割。 (7)焊体性质不清、火星飞向不明,不焊、不割。 (8)设备安全附件不全或失效,不焊、不割。 (9)锅炉、容器等设备内无专人监护、无防护措施,不焊、不割。 (10)禁火区内未采取安全措施、未办理动火手续,不焊、不割。 4、控制试运转和设备保养时预防火灾事故措施: (1)试运转设备安装后封闭前,由项目组成员及专业人员现场检查经封闭 确认,确保设备内无异物; (2)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每天清理周围的废油、废弃物,确保周围无人施工, 保证试运转设备的安全环境; (3)在试运转设备上方,周围设置醒目标识的临时隔离区域; (4)重要防火区域,必须配置足够的防火器材(按设计定)和消防水源; (5)参与试运转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并配备通讯器材,保持联系通畅。
分类:安全培训材料 行业:其它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49 KB 时间:2025-08-16 价格:¥5.00
重大危险源(锅炉)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一、应急演练目的 1、强化锅炉岗位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 DCS 岗位及脱盐水 岗位人员的应急操作技能的事故处理能力。 2、员工正确掌握锅炉在运行中遇特殊情况可能出现超压、缺水、 满水、爆管等事故的处理步骤,避免因处理不当引起锅炉爆炸事故。 3、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和在万一发生事故后能科学、合理、有序、 有准备等进行事故处理,减少人、财、物损失。 二、演练对象 本方案演练的重点对象:锅炉岗位、DCS 岗位、脱盐水岗位、班 长岗位的员工。 三、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 四、参演要求 1、硫酸分厂管理人员。 2、锅炉岗位、DCS 岗位、脱盐水岗位、班长、机修班员工。 3、其他分厂机修班员工及生产班长至少 5 人。 五、演练步骤 1、培训; 2、演示; 3、参演员工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回答问题。 4.、实际演练,启用有关设施器材。 5、演练总结。 六、演练培训内容及时间安排 序号 内 容 讲师 培训方式 时间 1 锅炉的特点及易引发的重大安全事故,事故 现象分析和处理(超压、满水、缺水、爆管 等) X X 现场讲解 30 分钟 2 锅炉及辅机的维护、检查、保养知识,应急 用柴油机泵使用要领等 X X 现讲解场 10 分钟 3 参演员工现场检查并发现问题(回答应急指 挥小组成员的问题) 现场提问 50 分钟 4 实际模拟,启用柴油机泵 现场提问 10 分钟 锅炉事故现象分析及应对措施 事故名称 事故现象分析 应对措施 锅炉超压事故 ①气压急剧上升,超过许可工作压 力,压力表指针超过许可工作“红 线”,安全阀动作后,压力仍在升高。 ②发出超压报警信号,超压联锁保护 装置动作。 ③蒸汽温度升高而蒸汽流量减少。 ①迅速减弱燃烧,手动开启安全阀或放汽 阀。 ②加大给水,同时在下汽包加强排污(此时 应注意保持锅炉正常水位),以降低锅水温 度,从而降低锅炉汽包压力。 ③如安全阀失灵或全部压力表损坏,应紧急 停炉,待安全阀、压力表都修好后再升压运 行。 ④锅炉发生超压而危及安全运行时,应采取 降压措施,但严禁降压速度过快。 锅炉缺水事故 ①水位低于最低安全水位线。 ②水位报警器发生低水位报警信号。 ③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动作。 ④过热器汽温急剧上升,高于正常出 口汽温。 ⑤锅炉排烟温度升高。 ⑥给水流量小于蒸汽流量,如若因炉 管或省煤器管破裂造成缺水时,则出 现相反现象。 ⑦缺水严重时,可嗅到焦味。 ⑧缺水严重时,从炉门可见到烧红的 水冷壁管。 对于水位表的水连管低于最高火界的 锅炉,应立即紧急停炉,降低炉膛温度,关 闭主汽阀和给水阀。对于水容量较大,并且 水连管高于锅炉最高火界的锅炉,可用“叫 水”法,判断缺严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措 施。 通过“叫水”,判断缺水不严重时,可 以减弱燃烧,降低负荷,缓慢上水,恢复正 常水位后,可启动燃烧设备逐渐升温、升压 投入运行。 通过“叫水”,判为严重缺水时,必须紧急 停炉,严禁盲目向锅炉给水。决不允许有侥 幸心理,企图掩盖造成锅炉缺水的责任而盲
分类:事故与应急 行业:其它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53.5 KB 时间:2025-08-17 价格:¥5.00
发电企业典型事故案例汇编 目 录 人身事故.............................................................................................................4 贵州电建二公司违章作业门吊倾覆造成重大人身伤亡 (2004 年)............................................4 注意力不集中高空坠落死亡(2000 年) ....................................................................................5 盘电燃料职工被运行中的斗轮机挤死 (1996 年)........................................................................5 盘电临时工水膜除尘器内触电死亡 (1995 年)............................................................................6 盘电焊工高空作业休息时打盹坠落死亡 (1995 年)....................................................................7 盘电电动葫芦存在缺陷吊物时下落砸死民工 (1995 年)............................................................8 牡丹江电力安装检修有限责任公司违章作业电火烧身死亡 (1999 年)....................................9 佳木斯东方热电厂除焦门未锁跨焦时高温灰水喷出烫死行人(1998 年) ...............................10 秦皇岛热电厂容器内焊接充氧气通风工作人员被烧死 (1997 年)..........................................10 黑龙江电建四公司吊车维护工违章蛮干被吊车挤死 (1996 年)..............................................11 抚顺电厂伸手进运行中的输煤皮带内取物被绞死 (1996 年)..................................................12 七台河多经公司管理不善民工高空坠落死亡 (1999 年)..........................................................12 东电三公司临时工高处作业走钢梁自坠身亡(1997 年) ......................................................13 佳木斯电厂清扫 PT 未严格执行工作票造成触电死亡(1998 年) .......................................14 杨柳青电厂无票处理电除尘器故障触电死亡(1999 年) ......................................................15 国电电力桓仁发电厂“5.17”人身伤亡事故(2007 年) .......................................................15 国电北安热电有限公司“4.21”制粉系统爆燃人身伤亡事故 ................................................16 国电电力大连庄河电厂“7.8”人身事故(2010 年) .............................................................17 国电山西太原一热“4.03”人身事故(2013 年) ...................................................................17 国电达州电厂“9.18”人身死亡事故(2013 年) ...................................................................18 国电陕西宝二电厂“12.8”人身事故(2013 年) ...................................................................18 国电山东荷泽电厂“1.03”人身事故(2014 年) ...................................................................19 徐州金山桥热电厂 11.05 煤仓清仓人身事故(2011 年) .......................................................20 阜宁协鑫环保热电厂“12.05”人身事故(2011 年) .............................................................20 甘肃甘谷电厂高处坠落事故 (2011 年) .................................................................................21 国电金堂公司原煤斗原煤掩埋造成人身死亡(2010 年) ......................................................22 赤峰电业局安全帽未带好高空坠落后摔成重伤(1999 年) ..................................................26 石洞口二厂外包施工人员高空坠落造成人身重伤(2003 年) ...................................................27 外包施工人员随意改变施工作业方案造成人身重伤 (2003 年)..............................................29 纳雍发电总厂“5.25”恶性误操作造成人员轻伤(2005 年) ....................................................30 盘电汽车吊吊物不伸平衡支脚倾翻造成人身轻伤 (1995 年)..................................................31 盘电阀杆套筒损坏运行中处理时阀杆弹出造成手骨折(1995 年) ...........................................31 盘电盘上操作电动门就地人员手腕被打伤(1997 年) ...............................................................32 西宁供电局红湾变电所误操作造成人身轻伤 ...........................................................................32 新华发电厂无票检修刮板捞渣机绞伤右腿(1996 年) ...............................................................33 珞璜电厂 6KV 接触器故障致多人灼伤(2003 年) ................................................................34 华能平凉发电公司滑跌造成人身轻伤(2002 年) .......................................................................37 甘肃甘谷电厂烫伤事故(2011 年) ..........................................................................................38 某电厂乙炔气瓶缺少回火器焊工手胸被烧伤(2003) ...........................................................39
分类:安全培训材料 行业:其它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533 KB 时间:2025-08-27 价格:¥5.00
1-氯-2-甲基-2-丙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氯-2-甲基-2-丙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 methylallyl chloride 中文名称 2: 2-甲基-3-氯丙烯 英文名称 2: 3-chloro-2-methylprop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958 CAS No.: 563-47-3 分子式: C4H7Cl 分子量: 90.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氯-2-甲基- 2-丙烯 563- 47-3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氯-2-甲基- 2-丙烯 563- 47-3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氯-2-甲基- 2-丙烯 563- 47-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受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的氯化物气体。 误服、吸入或与皮肤接触会引起中毒。蒸 气的刺激性很强,能对眼睛、皮肤、粘膜 造成危害。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对大气臭氧层有极强破坏力。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 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 烈反应。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氯化物气 体。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容 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 加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 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 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 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 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 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 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 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 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 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 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 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 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 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 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 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 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 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 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 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 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应与氧化剂、酸 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40 KB 时间:2025-09-11 价格:¥5.00
2,2,4,4,6-五甲基庚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2,4,4,6-五甲基庚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2,2,4,4,6-pentamethyl heptane 中文名称 2: 异十二烷 技术说明书编码: 1966 CAS No.: 62199-62-6 分子式: C12H26 分子量: 388.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4,4,6-五 甲基庚烷 62199-62-6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4,4,6-五 甲基庚烷 62199-62-6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4,4,6-五 甲基庚烷 62199-62-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具有刺激作用,吸入有麻醉作用。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 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 生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 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若 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 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 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 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 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 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 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 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 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 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 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 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 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 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 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充装要控制流 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 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 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 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应与氧化剂分开 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 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 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 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订标准 TLVWN: 未制订标准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6 KB 时间:2025-09-12 价格:¥5.00
2,2,5-三甲基己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2,5-三甲基己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2,2,5-trimethylhexa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73 CAS No.: 3522-94-9 分子式: C9H2O 分子量: 128.2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5-三甲基 己烷 3522- 94-9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5-三甲基 己烷 3522- 94-9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5-三甲基 己烷 3522- 94-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尚无本品吸入中毒的报道。但吸入高浓度 烃类化合物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头痛、倦 睡、精神错乱、震颤、共济失调;极高浓 度吸入可致死亡。液体吸入呼吸道可能引 起吸入性肺炎、肺水肿。高浓度蒸气或液 体对眼有刺激性。液体对皮肤有刺激性。 口服毒性低。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致皮炎 。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 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 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引起燃烧或爆 炸。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 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 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 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 土。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 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 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 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 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 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 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 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 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 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 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 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 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 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 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 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库温不宜超过 30℃。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 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 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 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7 KB 时间:2025-09-12 价格:¥5.00
2,2-二氯乙酰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2-二氯乙酰氯 化学品英文名称: 2,2-dichloroacetyl chloride 英文名称 2: dichloroethanoyl chlor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499 CAS No.: 79-36-7 分子式: C2HCl3O 分子量: 147.3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二氯乙 酰氯 79-36- 7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二氯乙 酰氯 79-36- 7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二氯乙 酰氯 79-36- 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 用,可引起灼伤。吸入后能引起喉、支气 管的炎症、水肿、痉挛,化学性肺炎或肺 水肿。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 、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等。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 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导致燃烧爆炸 。受热或遇水、酸分解放热, 放出有毒烟气 。遇潮时对大多数金属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尽可 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 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 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干粉、二 氧化碳、砂土。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酸碱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 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 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大 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 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 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 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烟 雾。防止烟雾和蒸气释放到工作场所空气 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醇类接触。尤 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 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 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 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 剂、碱类、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 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订标准 TLVWN: 未制订标准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6 KB 时间:2025-09-12 价格:¥5.00
2,2-二甲基-4-戊烯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2-二甲基-4-戊烯醛 化学品英文名称: 2,2-dimethyl-4-penteneal 英文名称 2: 2,2-dimethyl-4-pentenal 技术说明书编码: 1760 CAS No.: 5497-67-6 分子式: C7H12O 分子量: 112.1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二甲基- 4-戊烯醛 5497-67-6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二甲基- 4-戊烯醛 5497-67-6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二甲基- 4-戊烯醛 5497-67-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其蒸气或雾对眼 睛、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 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 烧爆炸的危险。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 性混合物。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 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 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 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 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 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 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 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 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 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 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 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 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 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 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在氮气中操作处置。搬运时要轻装轻卸, 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 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 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包装要求密封, 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 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 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 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 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订标准 TLVWN: 未制订标准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全面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5 KB 时间:2025-09-12 价格:¥5.00
2,2-二甲基丁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2-二甲基丁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2,2-dimethyl butane 中文名称 2: 新己烷 技术说明书编码: 174 CAS No.: 75-83-2 分子式: C6H14 分子量: 86.18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二甲基 丁烷 98% 75-83-2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二甲基 丁烷 98% 75-83-2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二甲基 丁烷 98% 75-83-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高浓度吸入出现呼吸道刺激、轻度恶心、 头痛、头晕等;极高浓度吸入可致昏迷甚 至死亡。液体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皮肤 长期接触可致皮炎。 燃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 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 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 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 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 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 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 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 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 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1211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 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 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 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 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 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 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 ,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 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 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 ,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 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 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 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库温不宜超过 30℃。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 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 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 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ACGIH 500ppm,1800mg/m3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8 KB 时间:2025-09-12 价格:¥5.00
2,2-二甲基戊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2-二甲基戊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2,2-dimethylpentane 中文名称 2: 新庚烷 英文名称 2: neohepta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79 CAS No.: 590-35-2 分子式: C7H16 分子量: 100.2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二甲基 戊烷 ≥99% 590-35-2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二甲基 戊烷 ≥99% 590-35-2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二甲基 戊烷 ≥99% 590-35-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无本品吸入中毒资料。本品属烃类,吸入 高浓度烃类化合物蒸气可引起轻度呼吸道 刺激、头晕、欣快感、精神错乱、恶心和 呼吸困难;极高浓度吸入可致昏迷甚至死 亡。液体进入肺部,可能引起吸入性肺炎 或肺水肿。高浓度蒸气对眼有轻度刺激性 ;液体可引起眼暂时性红肿和疼痛。对皮 肤有轻度刺激性;反复接触可致皮炎。口 服引起恶心、呕吐、腹胀和头痛。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 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 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 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 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 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 ,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 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 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 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 土。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 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 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 空间。小量泄漏: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 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或 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 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 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 ,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 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 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 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 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 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库温不宜超过 30℃。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8 KB 时间:2025-09-12 价格:¥5.00
2,3-二甲基-2-丁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3-二甲基-2-丁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 2,3-dimethyl-2-but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2226 CAS No.: 563-79-1 分子式: C6H12 分子量: 84.1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3-二甲基- 2-丁烯 563- 79-1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3-二甲基- 2-丁烯 563- 79-1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3-二甲基- 2-丁烯 563- 79-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 用。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 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 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 烈反应。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 上升而急骤加剧。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 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 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 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 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 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 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 化碳、砂土。不宜用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全棉防 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 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 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 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 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 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 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蒸气泄漏到工 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 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 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 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 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 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在 清除液体和蒸气前不能进行焊接、切割等 作业。避免产生烟雾。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容器与传送设备要接地,防止产生静电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 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 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 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防止阳光直射。库温不宜超过 25℃。 保持容器密封,严禁与空气接触。应与氧 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 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 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8 KB 时间:2025-09-12 价格:¥5.00
2,5-二甲基-2,4-己二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5-二甲基-2,4-己二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 2,5-dimethy1-2,4-hexadi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426 CAS No.: 764-13-6 分子式: C8H14 分子量: 1110.1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5-二甲基- 2,4-己二烯 764-13-6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5-二甲基- 2,4-己二烯 764-13-6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5-二甲基- 2,4-己二烯 764-13-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蒸 气或雾对眼、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对皮肤有刺激性。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 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 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 生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 急骤加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 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 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 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 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 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 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 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 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 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 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 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 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 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 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 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 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 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 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 卤素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 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 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 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 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应与氧化剂、酸 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 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 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 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100 TLVTN: 未制订标准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6 KB 时间:2025-09-13 价格:¥5.00
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叔丁基)己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叔丁基)己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2,5-dimethyl-2,5-di(tert- butylperoxy)hexane 中文名称 2: 双-2,5-己烷 技术说明书编码: 2237 CAS No.: 78-63-7 分子式: C16H34O4 分子量: 290.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5-二甲基- 2,5-双(过氧 化叔丁基)己 烷 78-63-7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5-二甲基- 2,5-双(过氧 化叔丁基)己 烷 78-63-7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5-二甲基- 2,5-双(过氧 化叔丁基)己 烷 78-63-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对眼睛有刺激作用。吸入,可致中枢神经 损害,引起运动障碍、平衡失调等。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 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 生反应。与还原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若遇 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 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 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 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 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 化碳、砂土。不宜用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 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 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 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吸收。大量 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 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 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蒸气泄漏到工 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 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 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 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 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在清除液体和蒸气前不能进行焊接、切 割等作业。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 烟雾。避免与还原剂、酸类、碱类、硫、 磷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 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商品通常稀释后储装。储存于阴凉、通风 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库温不宜超过 30℃。保持容器密封。应 与还原剂、酸类、碱类、易(可)燃物、 硫、磷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 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6 KB 时间:2025-09-13 价格:¥5.00
2-乙氧基-3,4-二氢-1,2-吡喃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乙氧基-3,4-二氢-1,2-吡喃 化学品英文名称: 2-ethoxy-3,4-dihydro-1,2-pyran 英文名称 2: ethoxydihydropyran 技术说明书编码: 2989 CAS No.: 103-75-3 分子式: C7H12O2 分子量: 128.1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乙氧基- 3,4-二氢- 1,2-吡喃 103-75-3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乙氧基- 3,4-二氢- 1,2-吡喃 103-75-3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乙氧基- 3,4-二氢- 1,2-吡喃 103-75-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可引起中毒。 受热分解放出刺激性烟雾。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洗。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 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 触可发生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 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 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 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 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 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不宜 用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 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 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 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 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 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 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生产过程密闭化。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 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 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 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乳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 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在清除液体 和蒸气前不能进行焊接、切割等作业。避 免产生烟雾。避免与氧化剂接触。配备相 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 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 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 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 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 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化。保证良好的自燃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 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 ,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4 KB 时间:2025-09-13 价格:¥5.00
2-甲基-2-丁硫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甲基-2-丁硫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 2-methyl-2-butanethiol 中文名称 2: 叔戊硫醇 英文名称 2: tert-amyl mercaptan 技术说明书编码: 1964 CAS No.: 1679-09-0 分子式: C5H12S 分子量: 104.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甲基-2-丁 硫醇 1679- 09-0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甲基-2-丁 硫醇 1679- 09-0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甲基-2-丁 硫醇 1679- 09-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液体及其蒸气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有刺 激作用,吸入后影响神经系统。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 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 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 烈反应。受热或遇酸易产生有毒的硫氧化 物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 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 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 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 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 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 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 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 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 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 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 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 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 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 、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 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 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 类、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 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 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 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应与氧化剂、还 原剂、碱类、碱金属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 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 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订标准 TLVWN: 未制订标准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 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5 KB 时间:2025-09-14 价格:¥5.00
2-甲基-2-戊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甲基-2-戊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 2-methyl-2-pent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432 CAS No.: 625-27-4 分子式: C6H12 分子量: 84.1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甲基-2-戊 烯 625-27-4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甲基-2-戊 烯 625-27-4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甲基-2-戊 烯 625-27-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吸入或摄入对身体有害。蒸气或雾对眼、 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刺激 性。接触后出现烧灼感、咳嗽、喘息、喉 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 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 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 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 急骤加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 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 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 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 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 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 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 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 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 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 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 堤或挖坑收容。撒湿冰或冰水冷却。用泵 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 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 ,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 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 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充装要控制 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 ,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 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 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应与氧化剂、酸 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 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 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 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 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100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7 KB 时间:2025-09-14 价格:¥5.00
2-甲基-2-戊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甲基-2-戊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 2-methyl-2-pentanol 中文名称 2: 2-羟基-2-甲基戊烷 英文名称 2: 2-hydroxy-2-methyl penta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2437 CAS No.: 590-36-3 分子式: C6H14O 分子量: 102.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甲基-2-戊 醇 590-36-3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甲基-2-戊 醇 590-36-3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甲基-2-戊 醇 590-36-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蒸气或烟雾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 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未见有关毒性报道, 可能其毒性与其他己醇异构物相似。 环境危害: 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 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 生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 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 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 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 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 化碳、砂土。不宜用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全棉防 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 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 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吸收。大量泄 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 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 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蒸气泄漏到工 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 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 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 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 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 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在 清除液体和蒸气前不能进行焊接、切割等 作业。避免产生烟雾。避免与氧化剂、酸 类、酸酐、酰基氯接触。容器与传送设备 要接地,防止产生静电。灌装时应控制流 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 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 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防止阳光直射。库温不宜超过 30℃。 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酸酐 、酰基氯、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 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 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 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7 KB 时间:2025-09-14 价格:¥5.00
2-甲基-3-丁炔-2-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甲基-3-丁炔-2-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 2-methyl-3-butyn-2-ol 中文名称 2: 2,2-二甲基乙炔甲醇 英文名称 2: 2,2-dimethylethynyl carbinol 技术说明书编码: 1970 CAS No.: 115-19-5 分子式: C5H8O 分子量: 84.13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甲基-3-丁 炔-2-醇 115- 19-5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甲基-3-丁 炔-2-醇 115- 19-5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甲基-3-丁 炔-2-醇 115- 19-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无资料。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 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 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 生反应。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 上升而急骤加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 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 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 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 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 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 离。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 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 火剂: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 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 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 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 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 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 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 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 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 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 免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接触。搬运时 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 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 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 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 应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食用化学品 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 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 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订标准 TLVWN: 未制订标准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7 KB 时间:2025-09-14 价格:¥5.00
N,N-二烯丙基-2,2-二氯乙酰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N,N-二烯丙基-2,2-二氯乙酰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 N,N-diallyl-2,2-dichloroacetamide 英文名称 2: N,N-diallydichloroacetam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 2281 CAS No.: 37764-25-3 分子式: C8H11CI2NO 分子量: 208.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N,N-二烯丙 基-2,2-二氯 乙酰胺 37764-25-3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N,N-二烯丙 基-2,2-二氯 乙酰胺 37764-25-3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N,N-二烯丙 基-2,2-二氯 乙酰胺 37764-25-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摄入有毒。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氯和氮氧 化物烟雾。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容易自聚 ,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 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氯化氢 。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 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 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 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 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不宜 用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 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 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 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 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 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 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防止蒸气泄漏到工 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 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 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 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 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 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在清除液体和蒸气前不能进行焊接、切 割等作业。避免产生烟雾。避免与氧化剂 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 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 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严禁 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 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 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2 KB 时间:2025-09-17 价格:¥5.00
六氟-2,3-二氯-2-丁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六氟-2,3-二氯-2-丁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 hexafluoro-2,3-dichloro-2-butylene 中文名称 2: 2,3-二氯六氟-2-丁烯 英文名称 2: 2,3-dichlorohexafluoro-2-butyl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607 CAS No.: 303-04-8 分子式: C4Cl2F6 分子量: 232.93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六氟-2,3-二 氯-2-丁烯 303-04-8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六氟-2,3-二 氯-2-丁烯 303-04-8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六氟-2,3-二 氯-2-丁烯 303-04-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对肺部有强烈刺激性,引起肺部组织 广泛迟发性坏死,间质纤维化;对肝、肾 及神经系统亦有毒作用。急性中毒患者在 吸入本品后出现明显的窒息性呼吸功能障 碍,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及腰骶部神经根 疼痛。治愈者可残留肺部纤维化病变。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高毒,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和氯化物 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氢、氟化氢。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 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 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 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 却,直至灭火结束。迅速切断气源,然后 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 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 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 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 堤或挖坑收容。撒湿冰或冰水冷却。用泵 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 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 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 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库温不宜超过 30℃。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 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 适的收容材料。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 ”管理制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订标准 TLVWN: 未制订标准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 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 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3 KB 时间:2025-09-24 价格:¥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