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99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1643项,搜索耗时:0.0120秒。

2.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 (1)公司设置有高压变配电设备,低压用电设备、照明设施及供 配电系统广泛遍布,若遇电气设备缺陷、不合规范、屏护不符合规范、 失效、设备接地(接零)保护不良或失效,运行操作失误、违章操作、 检修,试验安全技术组织措施不当,人员过失或偶然事件等因素,均 可能导致人员触碰高、低压带电体的直接触电伤害。 (2)电气设备和使用的电动工具漏电,人员触碰其金属外壳,在 接地(零)不良或漏电保护失效等情况,均有导致人员二次触电危险。 (3)在电气设备检修工作中,由于安全、技术组织不当等因素, 如无挂上禁止合闸警示牌、违反电气检修规程等,都可能造成人员触 碰高压或低压带电体的直接触电伤害。 (4)临时用电线路、设施未按规范安装(尤其是临时线拖地和地 面积水)无办临时审批手续。设备检修中的移动照明采用非安全电压。 都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伤害。 (5)雷雨天气,防雷设施无定期检测或失效,亦会使人员遭受雷 击伤害。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发生触电的区域、地点或装置有:变配电房、储罐区及其他用电 的场所等。 1.3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预兆 触电出现的预兆: (1)带电体裸露; (2)无漏电保护开关、接地; (3)临时用电线路不按规定设置; (4)作业人员无任何防护措施; (5)电工未经培训及无证上岗; (6)雷雨天气。 2 应急组织和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本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自救组织机构设置如下: 成立现场应急小组,由现场负责人和班组长所组成。其中,现场 负责人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如无现场负责人则班组长为现场应急小 组组长。 2.2 工作职责 2.2.1 岗位员工职责 (1)发现可能或已触电者,应立即高声呼叫求救; (2)立即采取措施,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如切断电源等; (3)报告班组长或应急小组组长; (4)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的指令。 2.2.2 班组长职责 (1)接到员工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 (2)组织本班组员工,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 (3)若事故后果超出本班组控制能力,立即上报本车间应急小组 组长; (4)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组长的指令。

分类:安全培训材料 行业:食品医药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46 KB 时间:2025-08-09 价格:¥5.00

7.交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交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 (1)驾驶人员违章操作行为,致使事故发生。 (2)驾驶人员由于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原因,没有及时、正确的观 察和判断道路情况。 (3)驾驶人员只凭主观想象判断情况,或过高地估计本身经验 技术导致事故。 (4)公司生产区道路和厂房内通道狭窄、曲折,加之路面两侧的 大量物品的堆放占用道路,致使车辆通行困难; (5)驾驶人员在风、雪、雨、雾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驾驶车辆,使 视线、视 距、视野以及听觉力受到影响,往往造成判断情况不及时, 加之雨水、积雪、冰 冻等自然条件下,会造成刹车制动时摩擦系数 下降,制动距离变长或产生横滑出现事故。 (6)不具备驾驶资格的人员私自驾驶机动车。 (7)驾驶人员对车辆维护不及时,致使车辆带“病”运行。 (8)行驶区域存在着标志、信号、设施不全或设置不合格的情况。 1.2 事故类型 类型有碰撞、碾轧、刮擦、翻车、人员跌落、坠车、爆炸、失火、 出轨和搬运、装卸中的坠落等。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车辆运行全过程。 1.4 事故危害程度 有车损事故、人员的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 1.5 事前征兆 (1)酒后驾车,疲劳驾车,非驾驶员驾车,超速行驶,争道抢行, 违章超车,违章装载等。 (2)车辆起步时不认真观察,驾驶和装卸过程与他人谈话、嘻笑、 打逗。 (3) 在危险地段行驶或在狭窄、危险场所作业时不采取安全措施, 冒险蛮干。 (4)车辆的安全装置如转向、制动、喇叭、照明、转向指示灯等 不齐全有效。 (5)在通道狭窄且交叉和弯道较频繁路段,驾驶员精神不集中或不 认真观察情况。 2 应急组织和职责 2.1 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指挥:事发部门车间主任、处长 成员:事发部门副主任、副处长、主管、车间安全员、各工段长、 班长现场岗位人员 2.2 指挥部人员职责 (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机动车辆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2)事发部门副主任、工段长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 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3)班长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4)现场岗位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事故受 伤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5)安全员职责: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急救处理,

分类:安全培训材料 行业:食品医药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6 KB 时间:2025-08-09 价格:¥5.00

24.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 (1)公司设置有高压变配电设备,低压用电设备、照明设施及供 配电系统广泛遍布,若遇电气设备缺陷、不合规范、屏护不符合规范、 失效、设备接地(接零)保护不良或失效,运行操作失误、违章操作、 检修,试验安全技术组织措施不当,人员过失或偶然事件等因素,均 可能导致人员触碰高、低压带电体的直接触电伤害。 (2)电气设备和使用的电动工具漏电,人员触碰其金属外壳,在 接地(零)不良或漏电保护失效等情况,均有导致人员二次触电危险。 (3)在电气设备检修工作中,由于安全、技术组织不当等因素, 如无挂上禁止合闸警示牌、违反电气检修规程等,都可能造成人员触 碰高压或低压带电体的直接触电伤害。 (4)临时用电线路、设施未按规范安装(尤其是临时线拖地和地 面积水)无办临时审批手续。设备检修中的移动照明采用非安全电压。 都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伤害。 (5)雷雨天气,防雷设施无定期检测或失效,亦会使人员遭受雷 击伤害。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发生触电的区域、地点或装置有:变配电房、储罐区及其他用电 的场所等。 1.3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预兆 触电出现的预兆: (1)带电体裸露; (2)无漏电保护开关、接地; (3)临时用电线路不按规定设置; (4)作业人员无任何防护措施; (5)电工未经培训及无证上岗; (6)雷雨天气。 2 应急组织和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本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自救组织机构设置如下: 成立现场应急小组,由现场负责人和班组长所组成。其中,现场 负责人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如无现场负责人则班组长为现场应急小 组组长。 2.2 工作职责 2.2.1 岗位员工职责 (1)发现可能或已触电者,应立即高声呼叫求救; (2)立即采取措施,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如切断电源等; (3)报告班组长或应急小组组长; (4)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的指令。 2.2.2 班组长职责 (1)接到员工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 (2)组织本班组员工,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 (3)若事故后果超出本班组控制能力,立即上报本车间应急小组 组长; (4)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组长的指令。

分类:安全培训材料 行业:其它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44.5 KB 时间:2025-08-17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1,2,3,4-四氯苯

1,2,3,4-四氯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2,3,4-四氯苯 化学品英文名称: 1,2,3,4-tetrachlorobenz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616 CAS No.: 634-66-2 分子式: C6H2Cl4 分子量: 215.8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2,3,4-四氯 苯 634-66-2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2,3,4-四氯 苯 634-66-2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2,3,4-四氯 苯 634-66-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对眼、上呼吸道、皮肤、粘膜有刺激性。 兔吸入本品粉尘,引起红细胞、血红蛋白 降低,淋巴细胞增高。重复涂皮引起局部 变红,且有全身毒作用。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 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可燃。遇明火能燃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 毒的氯化物气体。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 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 采用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 ,穿防毒服。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 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 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安全防 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 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 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 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 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 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 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 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 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 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 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 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 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 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 熔点(℃): 46.6 沸点(℃): 254.9 相对密度(水=1): 1.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2 KB 时间:2025-09-10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1,2,3,5-四氯苯

1,2,3,5-四氯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2,3,5-四氯苯 化学品英文名称: 1,2,3,5-tetrachlorobenz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617 CAS No.: 634-90-2 分子式: C6H2Cl4 分子量: 215.8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2,3,5-四氯 苯 634-90-2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2,3,5-四氯 苯 634-90-2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2,3,5-四氯 苯 634-90-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对眼、上呼吸道、皮肤、粘膜有刺激性。 兔吸入本品粉尘,引起红细胞、血红蛋白 降低,淋巴细胞增高。重复涂皮引起局部 变红,且有全身毒作用。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 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能燃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 蚀性烟气。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 应。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 采用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 ,穿防毒服。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 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 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安全防 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 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 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 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 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 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 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 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 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 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 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 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 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 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结晶。 熔点(℃): 51 沸点(℃): 246 相对密度(水=1): 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2 KB 时间:2025-09-10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1,3-二硝基-4-溴化苯

1,3-二硝基-4-溴化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3-二硝基-4-溴化苯 化学品英文名称: 1,3-dinitro-4-bromobenzene 中文名称 2: 2,4-二硝基溴苯 英文名称 2: 2,4-dinitrobromobenz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465 CAS No.: 584-48-5 分子式: C6H3BrN2O4 分子量: 247.0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3-二硝基- 4-溴化苯 584-48-5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3-二硝基- 4-溴化苯 584-48-5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3-二硝基- 4-溴化苯 584-48-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有毒,具有腐蚀性。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 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能燃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 体。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溴化氢、氮氧化物 。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 、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 ,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 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 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 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 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 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 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酸 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 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 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 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应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食用化 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 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 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订标准 TLVWN: 未制订标准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 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 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 洗工作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黄色结晶。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1 KB 时间:2025-09-11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2,2,4-三甲基-1,3-戊二醇

2,2,4-三甲基-1,3-戊二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2,4-三甲基-1,3-戊二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 2,2,4-trimethyl-1,3-pentylene glycol 技术说明书编码: 1676 CAS No.: 144-19-4 分子式: C8H18O2 分子量: 146.2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4-三甲基 -1,3-戊二醇 144-19-4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4-三甲基 -1,3-戊二醇 144-19-4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4-三甲基 -1,3-戊二醇 144-19-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基本无毒害。对眼基本无刺激,对皮肤有 轻至中度刺激作用。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 、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 ,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 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 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 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 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 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 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 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相应品种 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 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 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订标准 TLVWN: 未制订标准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全面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 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 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固体。 熔点(℃): 49-51 沸点(℃): 109-111(0.53kPa) 相对密度(水=1): 0.94(1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113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8.7 KB 时间:2025-09-12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2,3,4,5-四氯苯酚

2,3,4,5-四氯苯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3,4,5-四氯苯酚 化学品英文名称: 2,3,4,5-tetrachlorophenol 技术说明书编码: 2806 CAS No.: 4901-51-3 分子式: C6H2CI4O 分子量: 231.8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3,4,5-四氯 苯酚 ≥98.5% 4901-51-3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3,4,5-四氯 苯酚 ≥98.5% 4901-51-3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3,4,5-四氯 苯酚 ≥98.5% 4901-51-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有毒。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 道有刺激作用,可致眼睛损伤。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 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 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 、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干 石灰、沙或苏打灰覆盖,用洁净的铲子收 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 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 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 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 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 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酐、酰基氯接触。配 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 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 剂、酸酐、酰基氯、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 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 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 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 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 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化学纯≥98.5%。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1 KB 时间:2025-09-12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2,3,4,6-四氯苯酚

2,3,4,6-四氯苯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3,4,6-四氯苯酚 化学品英文名称: 2,3,4,6-tetrachlorophenol 英文名称 2: 2,4,5,6-tetrachlorophenol 技术说明书编码: 2808 CAS No.: 58-90-2 分子式: C6H2CI4O 分子量: 231.88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3,4,6-四氯 苯酚 ≥98.5% 58- 90-2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3,4,6-四氯 苯酚 ≥98.5% 58- 90-2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3,4,6-四氯 苯酚 ≥98.5% 58- 90-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有毒。严重刺激结膜和泪管。受热放出有 毒氯气。资料报道,有致突变作用。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 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 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 、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干 石灰、沙或苏打灰覆盖,用洁净的铲子收 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 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 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 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乳胶手套。远 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 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酐、酰基氯接触。配 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 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 剂、酸酐、酰基氯、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 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 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 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乳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 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 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4 KB 时间:2025-09-12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2,3,5,6-四氯苯酚

2,3,5,6-四氯苯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3,5,6-四氯苯酚 化学品英文名称: 2,3,5,6-tetrachlorophenol 技术说明书编码: 2807 CAS No.: 935-95-5 分子式: C6H2CI4O 分子量: 231.88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3,5,6-四氯 苯酚 ≥98.5% 935-95-5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3,5,6-四氯 苯酚 ≥98.5% 935-95-5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3,5,6-四氯 苯酚 ≥98.5% 935-95-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有毒。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 道有刺激作用,可致眼睛损伤。受热分解 放出有毒的氯气。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 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 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 、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干 石灰、沙或苏打灰覆盖,用洁净的铲子收 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 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 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 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 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 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酐、酰基氯接触。配 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 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 剂、酸酐、酰基氯、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 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 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 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 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 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1 KB 时间:2025-09-12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2,3-二氯苯胺

2,3-二氯苯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3-二氯苯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 2,3-dichloroanili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639 CAS No.: 608-27-5 分子式: C6H5Cl2N 分子量: 162.0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3-二氯苯 胺 608-27-5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3-二氯苯 胺 608-27-5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3-二氯苯 胺 608-27-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为强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对中枢神 经系统、肝、肾有损害。接触后引起头痛 ,头晕,恶心,呕吐,指端、口唇、耳廓 紫绀,呼吸困难等。 慢性影响:患者有神 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伴有轻度紫绀、贫血 和肝、脾肿大。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 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产生有 毒的氮氧化物和氯化物气体。与强氧化剂 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氯化氢。 灭火方法: 采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 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 ,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 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 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 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 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 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 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 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 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 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 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 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 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 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 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 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 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 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3 KB 时间:2025-09-12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3,4-二氯苯胺

3,4-二氯苯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3,4-二氯苯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 3,4-dichloroanili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692 CAS No.: 95-76-1 分子式: C6H5Cl2N 分子量: 162.0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4-二氯苯 胺 95-76-1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4-二氯苯 胺 95-76-1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4-二氯苯 胺 95-76-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为强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对中枢神 经系统、肝、肾有损害。引起头痛,头晕 ,恶心,呕吐、指端、口唇、耳廓紫绀, 呼吸困难等。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 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产生有 毒的氮氧化物和氯化物气体。与强氧化剂 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氯化氢。 灭火方法: 采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 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 ,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 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 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 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 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 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 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 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 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 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 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 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 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 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0.5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 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 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 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 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4 KB 时间:2025-09-15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3,6-二氯-2-甲氧基苯甲酸

3,6-二氯-2-甲氧基苯甲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3,6-二氯-2-甲氧基苯甲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3,6-dichloro-2-methoxybenzoic acid 中文名称 2: 麦草畏 英文名称 2: dicamba 技术说明书编码: 2267 CAS No.: 1918-00-9 分子式: C8H6CI2O3 分子量: 221.0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6-二氯-2- 甲氧基苯甲 酸 1918-00- 9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6-二氯-2- 甲氧基苯甲 酸 1918-00- 9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6-二氯-2- 甲氧基苯甲 酸 1918-00- 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摄入有毒。有报道可致突变。加热可释放 出有毒的氯烟雾。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 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 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 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 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 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 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 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 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 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 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 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 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 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 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 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 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 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 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 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白色晶体。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4 KB 时间:2025-09-15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3-己酮

3-己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3-己酮 化学品英文名称: 3-hexanone 中文名称 2: 乙基丙基甲酮 英文名称 2: ethyl propyl keto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213 CAS No.: 589-38-8 分子式: C6H12O 分子量: 100.1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己酮 589- 38-8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己酮 589- 38-8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己酮 589- 38-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有 刺激性。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 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遇高热、明火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 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 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 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 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 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 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 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 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 ,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 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 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充 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 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 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 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库温不宜超过 30℃。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 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 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 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 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 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4 KB 时间:2025-09-15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3-氟苯甲酸

3-氟苯甲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3-氟苯甲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3-fluorobenzoic acid 中文名称 2: 间氟苯甲酸 英文名称 2: m-fluorobenzoic acid 技术说明书编码: 2330 CAS No.: 455-38-9 分子式: C7H5FO2 分子量: 140.1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氟苯甲酸 455-38-9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氟苯甲酸 455-38-9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氟苯甲酸 455-38-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属低至中等毒类。对眼睛、皮肤和粘 膜有刺激作用。具麻醉作用,对肝、肾也 有损害作用。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 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 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 、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 扬尘,小心扫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 处置。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 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 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 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 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 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配备相应品 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 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 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 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 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 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 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 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叶状结晶或白色粉末。 熔点(℃): 122~124 沸点(℃): 无资料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 KB 时间:2025-09-15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3-氨基-2,5-二氯苯甲酸

3-氨基-2,5-二氯苯甲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3-氨基-2,5-二氯苯甲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3-amino-2,5-dichlorobenzoic acid 中文名称 2: 草灭平 英文名称 2: chloramben 技术说明书编码: 2067 CAS No.: 133-90-4 分子式: C7H5CI2NO2 分子量: 206.03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氨基-2,5- 二氯苯甲酸 133-90-4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氨基-2,5- 二氯苯甲酸 133-90-4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氨基-2,5- 二氯苯甲酸 133-90-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有毒。资料报道有致突变作用。受热分解 释出氯和氮氧化物。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 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 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氮氧化物 。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 外,在上风向灭火。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 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 剧烈的沸溅。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 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 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 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转移至安全场 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 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粉 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透气型 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 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 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 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 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 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 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 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 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 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 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白色无臭结晶。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1 KB 时间:2025-09-15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3-氯-4-甲氧基苯胺

3-氯-4-甲氧基苯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3-氯-4-甲氧基苯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 3-chloro-4-anisidine 中文名称 2: 邻氯对氨基苯甲醚 英文名称 2: 3-chloro-4-methoxybenzenami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2590 CAS No.: 5345-54-0 分子式: C7H8CINO 分子量: 157.6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氯-4-甲氧 基苯胺 5345-54-0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氯-4-甲氧 基苯胺 5345-54-0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氯-4-甲氧 基苯胺 5345-54-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会中毒。对眼 睛、皮肤有刺激作用。受热分解释出氮氧 化物和氯烟雾。本品进入体内能形成高铁 血红蛋白,可致紫绀。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洗。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 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 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氯化氢 。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 、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 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 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 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 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 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 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 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 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 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 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 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 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 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 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 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 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3 KB 时间:2025-09-15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3-溴丙酸

3-溴丙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3-溴丙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3-bromopropionic acid 中文名称 2: β-溴丙酸 技术说明书编码: 1179 CAS No.: 590-92-1 分子式: C3H5BrO2 分子量: 152.98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溴丙酸 590-92-1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溴丙酸 590-92-1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溴丙酸 590-92-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和皮肤有强烈 的刺激性。吸入后,可因喉及支气管的痉 挛、炎症、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而 致死。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 、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洗。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 的溴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溴化氢。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 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 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 ,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 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 水系统。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 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 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 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 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 还原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 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 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 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 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 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 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 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 毕,彻底清洗。工作服不准带至非作业场 所。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 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3 KB 时间:2025-09-15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3-羟基丁酸甲酯

3-羟基丁酸甲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3-羟基丁酸甲酯 化学品英文名称: methyl-3-hydroxybutyrat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845 CAS No.: 3976-69-0 分子式: C5H10O3 分子量: 118.13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羟基丁酸 甲酯 3976- 69-0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羟基丁酸 甲酯 3976- 69-0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羟基丁酸 甲酯 3976- 69-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对眼睛、粘膜和 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热解的烟雾有强烈 刺激作用。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 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 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 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 离。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 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 火剂: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 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 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 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 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 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 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 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 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 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 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 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应与氧化剂、碱类、酸类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 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 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订标准 TLVWN: 未制订标准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 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 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2 KB 时间:2025-09-16 价格:¥5.00

机械伤害事故应急预案-【处置卡模板】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卡模板(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人身伤亡应急处置卡 危险因素 因设备安装工艺以及设备的构造不熟悉、使用的工器具不符合国家要求、 工器具的使用方法不正确、设备的质量差或维护检修不及时等,均有可能 造成机械伤害。机械伤害类型包括夹挤、剪切、切割、卷入、刺伤、飞出 物打击、碰撞或跌落等。 应 急 处 置 措 施 1.现场其他人员应立即采取防止受伤人员失血、休克、昏迷等紧急救护措 施,并将受伤人员脱离危险地段,同时现场人员及时汇报,同时联系医疗 部门救援。 2.需要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正确抢救,直至医疗人员接替救治。 3.对失去知觉者宜清除口鼻中的异物、分泌物、呕吐物,随后将伤员置于 侧卧位以防止窒息。 4.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 (1)机械伤害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 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2)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3)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 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 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5.机械伤害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 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 (1)通畅气道。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3)胸外接压(人工循环)。 6.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1)按压吹气1min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压吹循环),应 用看、听、试方法在5~7s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 复的再判定。 (2)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 次口对口 人工呼吸,接着每5s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如脉 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 (3)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 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 现场抢救。 应 急 电 话 厂内火警:119 市内火警:119 救护:120 值长: 项目部:

分类:事故与应急 行业:其它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3 KB 时间:2025-11-02 价格:¥5.00

中暑事故应急预案-【方案】夏季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一 . 高温中暑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 高温中暑的起因 1.1 高温装出炉作业、夏天露天作业,当作业人员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 35 ℃)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暴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 施,体内积蓄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发,以致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 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容易引起中暑。 1.2 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如伴有高湿度和气流静止,更容易引起中枢。此外 ,带病工作、 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是高温中暑的常见诱因。 2. 高温中暑的类型 高温中暑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 驱症状。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分为三类: 表(一) 高 温中 暑分 类 病情表现特点 先 兆中 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 37.5 ℃,如能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经 暑 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轻 度中 暑 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通常表现为体温在 38.5 ℃以上,有面色潮红 、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并且呼吸及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 、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而快等。轻度 中暑者经治疗后,一般 4-5 小时内课恢复正常。 重 度中 暑 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节中以突然昏迷起病。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 木与刺痛、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随意运动等,皮 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 40 ℃以上。 3. 高温中暑的危害 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环境中发生中暑一般为具有热射病症状特点,由于高 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 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智模糊 、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 竭等。 二 . 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 1. 中暑的救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抢救是否及时,如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先兆 中暑,完全可以防止中暑的发生及发展; 2. 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是及时发现、就地处理、尽快抢救、预防为主、严防中 暑后二次伤害。 三 . 组织机构及职责 1. 应急组织体系

分类:事故与应急 行业:其它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8.4 KB 时间:2025-11-03 价格:¥5.00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脚本】有限空间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及过程(5页)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演练 一、演习时间地点 演练地点:房山区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第三标段施工现场 演练时间:2017 年 10 月 6 日下午 15:00 参加人员:项目部全体员工 三、演练物品 1、演练物资: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1 台 隔离式呼吸器 1 台 紧急逃生器 1 台 全身式安全带 1 付 2、应急物资:担架 1 床,药箱 1 个 3、应急车辆:1 辆 4、记录:笔记本 1 本 四、演练成员以及职责分工 1、总指挥: 郭文娟 负责应急演练方案的审批,演练进度的监督和控制,演练后的点评。 1. 演练队长:杨学明 负责事故演练预案的编制、演练准备工作、现场监督管理工作、演练。 2. 现场救援小组:李冰、杨光、刘金龙、王通、马卫晓、刘加林、 负责现场急救工作,兼任救护车辆司机 3. 现场记录:王梓任 负责现场记录 五、模拟演练情况 假设有限空间事故发生在房山区夹括河治理工程第六标段施工现场,由 于施工人员张三违章操作,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下井作业中毒晕倒,情况 十分危急。 1、 一名人员在检查井内因不明原因倒地被发现(现场),监护人员凭经验 初步判断作业区域存在有毒气体或缺氧,不敢贸然进入,立即向总指 挥拨打电话报告。 报告人:“总指挥,现场有人受伤,可能是煤气中毒或缺氧窒息, 内部原因不明不敢贸然进入,快来处理。” 2、 总指挥:“不能冒险进入,保证自身安全,现场监护,等人到来。” 总指挥接到报告后,立即申请提供防毒、隔离防护器具并迅速赶至事 故地点,迅速组织现场人员成立临时救援小组,疏散现场闲杂人员, 布置警戒任务,了解事故大致情况,合理安排初期救援(包括现场安 装大功率通风设备)。同时,向公司领导、安全部报告(讲清事故地点、 人员伤害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及初期救援等情况)并通知甲方安全管 理部门。 总指挥:“安全部,房山区黑丑水体治理工程第三标段施工现场发生 人员中毒,受伤人员在中水站污泥池中,解救需用隔离式长管呼吸器, 快安排人员送来,具体情况稍后汇报。” “张三、李四、王五、孙六你们 4 个人疏散闲杂人员,周边拉上警戒 带。杨大去工具房领取轴流风机按上。”

分类:事故与应急 行业:其它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4 KB 时间:2025-11-10 价格:¥5.00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中毒与窒息现场处置方案

中毒与窒息现场处置方案 1.1 事 故 类型 受限空间事故类型:急性中毒、缺氧窒息。 1.2 事 故 发生区域 公司生产区域库、仓、容器、槽箱、锅炉烟道、收尘器、回 转窑、预热器、磨机内、破碎机内、排污井、地下沟道及化学药 品储存间等受限空间。 1.3 事 故 发生的可 能时间、 事故的危 害严重程 度及其影 响范围 1.3.1 未制定受限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计划、受限空间 作业准入程序和安全作业规程。 1.3.2 未确定并明确受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准入者和监护者及其 职责。 1.3.3 未在受限空间外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受限空间的位置和所 存在的危害。 1.3.4 未在当实施受限空间作业前,对空间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 因素进行识别、评估,以确定该密闭空间是否可以准入并作业。 1.3.5 未提供合格的受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 及报警仪器。 1.3.6 当工作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但没有采取有效、可靠的 防范、试验措施或违章操作等进行工作时,会造成人员中毒窒息 导致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1 事 故 风 险 分 析 1.4 事 故 前可能出 工作人员在受限空间作业期间,如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先兆 表现可以表现但不局限为以下症状:眼睛灼热、流涕、呛咳、胸 现的征兆 闷或头晕、头痛、恶心、耳鸣、视力模糊、气短、呼吸急促、四 肢软弱乏力、意识模糊、嘴唇变紫等。 1.5 事 故 可能引发 的次生、 衍生事故 可能引发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粉尘伤害等事故。 2.1 成 立 应急救援 指挥办 指 挥:事发部门负责人 成 员:事发部门副职 工段长 现场工作人员 安全员 2 应 急 工 作 职 责 2.2 指 挥 办人员职 责 2.2.1 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中毒窒息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 作。 2.2.2 事发部门副职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 和救援工作。 2.2.3 工段长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2.2.4 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受伤 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2.2.5 安全员职责: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急救处理, 并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分类:事故与应急 行业:其它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29.3 KB 时间:2025-11-12 价格:¥5.00

极端天气应急预案-雷击事故应急预案

雷击事故应急预案 1 目的 为避免或减少雷击事故给现场施工人员造成的伤害和施工设备的损失,结合实际施工情 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 组织机构 为了更好的防治雷击自然灾害,当发生雷击自然灾害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和财产的损失,特成立防雷击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控制小组、救援小组、后勤小组、调查小组、善后小组。 3 应急管理职责 1 领导小组组长职责 1)全面负责雷击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批; 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 3)领导督促小组成员做好雷击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求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4)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5)组织指挥求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6)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求援请求;组织事 故调查,总结应急求援经验教训。 2 领导小组副组长职责 1)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求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2)负责危险源的确定及潜在危险性的评估,发生重大事故时,协助组长做好事故报警、 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3 现场控制小组 1)负责治安保卫疏散工作; 2)必要时代表领导小组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4 救援小组 1)为不脱产的专业救援队伍,平时针对危险目标,配备装备器材,并对信号做出规定。 报警方法、联络号码和信号使用规定要置于明显位置,使每一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 2)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5 后勤小组 1)负责事故处理措施相关计划资金的落实,并收集、核算、计划、控制成本费用,降 低资源消耗,对救援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2)编制处理事故的所需物质及费用报表,并对物资采购进行监督管理。 3)按照区域划分做好防雷设施设置 4)负责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6 调查小组 1)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发生事故时负责技术处理措施及督促措施落实情况; 2)收集各种现场证据供进行事故分析使用; 3)通过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7 善后小组 1)处理伤亡人员的保险赔偿和设备的维修; 2)清理现场恢复生产施工,安抚人员的情绪。 4 应急事故或情况的识别 1 通过调度获取动态气象信息; 2 根据气象信息,掌握天气动态,随时观察天气变化及时按应急程序向上级报告应急情 况,采取应急措施。

分类:事故与应急 行业:其它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7.5 KB 时间:2025-11-15 价格:¥5.00

小微企业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全套-5.髙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髙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 (1)指派无登高作业操作资格的人员或有等高禁忌症的人员从事 登高作业。 (2)未经现场安全人员同意擅自拆除安全防护设施。 (3)不按规定的通道上下进入作业面,而是随意攀爬非规定通道。 (4)高空作业时未按规定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 全带)等。 (5)在临边作业或转移作业地点时因踩空、踩滑而坠落。 (6)作业场所安全防护设施的材质强度不够、安装不良、磨损老化 等; (7)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等用品因内在缺陷而 破损、断裂、失去防滑功能等引起的高处坠落事故。 1.2 事故类型 根据《高处作业分级》(⑶/1 3608-2008〉的规定,凡在坠落 高度基准面加以上(含 2 一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 高处作业。根据高处作业者工作时所处的部位不同,高处作业坠落 事故可分为: (1)临边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2)洞口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3)攀登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4)悬空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5)操作平台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6)交叉作业高处坠落事故等。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公司生产区域内,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 20 以上(含 2 一从事作 业活动的人员,均可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1.4 事故危害程度 发生高处坠落后,可导致人员轻伤、重伤,甚至死亡。 1.5 事前征兆 (1)从事高处作业时,作业人员未按要求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或 作业面下方没有架设安全护网。 (2)登高作业人员没有登高作业操作资格。 (3)作业人员存在登高作业禁忌或精神状态不佳、疲劳作业。 (4)作业平台安全防护设施缺失或存在缺陷。 (5)6 级大风以上户外登高作业。 (6)登高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存在缺陷。 2 应急组织和职责 2.1 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指挥:事发部门车间主任、处长 成员:事发部门副主任、副处长、主管、车间安全员、各工段长、 班长现场岗位人员 2.2 指挥部人员职责 (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高处坠落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2)事发部门副主任、主管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 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分类:安全管理制度 行业:其它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43 KB 时间:2025-11-17 价格:¥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