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86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7005项,搜索耗时:0.0263秒。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叔丁基)己烷

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叔丁基)己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叔丁基)己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2,5-dimethyl-2,5-di(tert- butylperoxy)hexane 中文名称 2: 双-2,5-己烷 技术说明书编码: 2237 CAS No.: 78-63-7 分子式: C16H34O4 分子量: 290.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5-二甲基- 2,5-双(过氧 化叔丁基)己 烷 78-63-7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5-二甲基- 2,5-双(过氧 化叔丁基)己 烷 78-63-7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5-二甲基- 2,5-双(过氧 化叔丁基)己 烷 78-63-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对眼睛有刺激作用。吸入,可致中枢神经 损害,引起运动障碍、平衡失调等。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 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 生反应。与还原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若遇 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 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 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 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 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 化碳、砂土。不宜用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 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 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 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吸收。大量 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 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 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蒸气泄漏到工 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 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 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 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 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在清除液体和蒸气前不能进行焊接、切 割等作业。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 烟雾。避免与还原剂、酸类、碱类、硫、 磷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 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商品通常稀释后储装。储存于阴凉、通风 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库温不宜超过 30℃。保持容器密封。应 与还原剂、酸类、碱类、易(可)燃物、 硫、磷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 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6 KB 时间:2025-09-13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三氧化

氧化硫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三氧化硫 化学品英文名称: sulfur trioxide 中文名称 2: 硫酸酐 技术说明书编码: 1236 CAS No.: 7446-11-9 分子式: SO3 分子量: 80.0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三氧化硫 7446-11-9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三氧化硫 7446-11-9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三氧化硫 7446-11-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其毒性表现与硫酸同。对皮肤、粘膜等组 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结膜 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 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 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的烧伤以至溃疡形成 。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 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慢性影响 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 肝硬变等。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 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与水发生爆炸性剧烈反应。与氧气、氟、 氧化铅、次亚氯酸、过氯酸、磷、四氟乙 烯等接触剧烈反应。与有机材料如木、棉 花或草接触,会着火。吸湿性极强,在空 气中产生有毒的白烟。遇潮时对大多数金 属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硫。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 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 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 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 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时尽量切断泄漏 源,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 火。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 即隔离 1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 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 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液体。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 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 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若是固体,用洁 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 中。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 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 、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 尘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 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 免与还原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 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 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 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 可)燃物、还原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 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 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8 KB 时间:2025-09-19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三氧化

氧化铬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三氧化铬 化学品英文名称: chromium trioxide 中文名称 2: 铬酸酐 英文名称 2: chromic anhydr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 571 CAS No.: 1333-82-0 分子式: CrO3 分子量: 100.0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三氧化铬 ≥99.5% 1333-82-0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三氧化铬 ≥99.5% 1333-82-0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三氧化铬 ≥99.5% 1333-82-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吸入后可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 症状、鼻出血、声音嘶哑、鼻粘膜萎缩, 有时出现哮喘和紫绀。重者可发生化学性 肺炎。口服可刺激和腐蚀消化道,引起恶 心、呕吐、腹痛、血便等;重者出现呼吸 困难、紫绀、休克、肝损害及急性肾功能 衰竭等。 慢性影响:有接触性皮炎、铬溃 疡、鼻炎、鼻中隔穿孔及呼吸道炎症等。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高毒,为致癌物,具腐蚀性、 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 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 1%硫代硫 酸钠溶液洗胃。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 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 甚至引起燃烧。与还原性物质如镁粉、铝 粉、硫、磷等混合后, 经摩擦或撞击, 能引 起燃烧或爆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灭火方法: 采用雾状水、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 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 容器中。或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 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 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 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 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 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 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 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 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库 温不超过 35℃,相对湿度不超过 75%。包 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 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 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 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 双”管理制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0.05[CrO3] 前苏联 MAC(mg/m3): 0.01[Cr] TLVTN: OSHA 0.1mg[CrO3]/m3; ACGIH 0.05mg[Cr]/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40 KB 时间:2025-09-19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二氧化丁二烯

氧化丁二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二氧化丁二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 butadiene dioxide 中文名称 2: 双环氧乙烷 技术说明书编码: 1690 CAS No.: 298-18-0 分子式: C4H6O2 分子量: 86.0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氧化丁二 烯 298-18-0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氧化丁二 烯 298-18-0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氧化丁二 烯 298-18-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动物实验示本品为剧烈肺部刺激剂,可致 肺水肿;对眼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本品 尚有明显的类放射线作用。人在事故性少 量接触本品后6小时,出现眼睑水肿、眼 痛和上呼吸道刺激。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有毒,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 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 ,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 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 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 ,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 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 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 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 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 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 :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 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 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 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 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 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 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 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 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 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 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 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应与氧化剂、酸 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 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 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 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订标准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8 KB 时间:2025-09-22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二氧化

氧化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二氧化氮 化学品英文名称: nitrogen dioxide 中文名称 2: 四氧化二氮 英文名称 2: dinitrogen tetrox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 40 CAS No.: 10102-44-0 分子式: NO2 分子量: 46.0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氧化氮 10102-44-0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氧化氮 10102-44-0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氧化氮 10102-44-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吸入气体初期 仅有轻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 部不适、干咳等。常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 或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胸闷、呼吸窘 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绀等。可并发气 胸及纵隔气肿。肺水肿消退后两周左右可 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慢性作用 :主要表现为神经衷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 道炎症。个别病例出现肺纤维化。可引起 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 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本品不会燃烧, 但可助燃。具有强氧化性。 遇衣物、锯末、棉花或其它可燃物能立即 燃烧。与一般燃料或火箭燃料以及氯代烃 等猛烈反应引起爆炸。遇水有腐蚀性,腐 蚀作用随水分含量增加而加剧。 有害燃烧产物: 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 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 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喷 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 空旷处。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禁止 用水、卤代烃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 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 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气体,合理通风,加 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 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漏气容器要 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若是液体 ,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 统。若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用防爆泵转移 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 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 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 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 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 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 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 或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 原剂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 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 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库温不宜超过 15℃。应与易(可)燃 物、还原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 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5[NO2](mg/m3)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9 KB 时间:2025-09-22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二氧化

氧化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二氧化氯 化学品英文名称: chlorine dioxide 英文名称 2: chlorine ox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574 CAS No.: 10049-04-4 分子式: ClO2 分子量: 67.4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氧化氯 10049-04-4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氧化氯 10049-04-4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氧化氯 10049-04-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后主要引起眼 和呼吸道刺激。吸入高浓度可发生肺水肿 。能致死。对呼吸道产生严重损伤浓度的 本品气体,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皮肤接 触或摄入本品的高浓度溶液,可引起强烈 刺激和腐蚀。 长期接触可导致慢性支气管 炎。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 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爆 炸性反应。对热、震动、撞击和摩擦相当 敏感, 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氢。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 上风向灭火。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 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 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 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 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 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 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 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 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喷雾状水 稀释。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 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 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 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 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连衣式胶布防 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 还原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 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 还原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 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ACGIH 0.1ppm,0.28mg/m3 TLVWN: ACGIH 0.3ppm,0.38mg/m3 监测方法: 酸性紫 R 比色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 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 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 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4 KB 时间:2025-09-22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双乙基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

双乙基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双乙基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 化学品英文名称: (bis-2-ethylhexyl)peroxy dicarbonat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290 CAS No.: 16111-62-9 分子式: C18H34O6 分子量: 346.4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双乙基己基 过氧化二碳 酸酯 16111- 62-9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双乙基己基 过氧化二碳 酸酯 16111- 62-9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双乙基己基 过氧化二碳 酸酯 16111- 62-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对眼、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爆炸性,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 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在室温下迅速分解,气体接触空气 自燃。受震动或受热易引起爆炸。与易燃 物、有机物、还原剂、促进剂、酸类接触 发生强烈反应而引起燃烧或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 有防护掩蔽处操作。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 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 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 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 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 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 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 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 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 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 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 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 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 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 设备。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 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 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 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 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 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库温不宜超过 15℃。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易(可)燃物、氧化剂、还原剂、酸 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 、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 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 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禁止震动、撞击和 摩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7 KB 时间:2025-09-25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氢氧化四丁基铵(40%水溶液)

氧化四丁基铵(40%水溶液)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氢氧化四丁基铵(40%水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 tetrabutylammonium hydrox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 2659 CAS No.: 分子式: C16H37NO 分子量: 2052-49-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氢氧化四丁 基铵(40%水 溶液) 40%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氢氧化四丁 基铵(40%水 溶液) 40%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氢氧化四丁 基铵(40%水 溶液) 4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呈强碱性。腐蚀性强。对皮肤、眼睛和粘 膜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可引起灼伤。吸 入、可引起喉、支气管炎症、痉挛,化学 性肺炎及肺水肿等。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 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与酸类物质能发生剧烈反应。受高热分解 放出有毒的气体。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氨。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 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 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 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 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时尽量切断泄漏 源,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 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 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碱服。不要直接 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 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 漏:用砂土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 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 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蒸 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 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 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 罩),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 免产生烟雾。避免与氧化剂、酸类、二氧 化碳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 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 氧化剂、酸类、二氧化碳分开存放,切忌 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 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 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 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2 KB 时间:2025-09-29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氢氧化四乙基铵

氧化四乙基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氢氧化四乙基铵 化学品英文名称: tetraethyl ammonium hydroxide 中文名称 2: 四乙基氢氧化铵 技术说明书编码: 2661 CAS No.: 77-98-5 分子式: C8H21NO 分子量: 147.3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氢氧化四乙 基铵 77-98- 5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氢氧化四乙 基铵 77-98- 5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氢氧化四乙 基铵 77-98- 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呈强碱性。腐蚀性强。对皮肤、眼睛 和粘膜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吸入、可引起 喉、支气管炎症、痉挛,化学性肺炎及肺 水肿等。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 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与酸类物质能发生剧烈反应。受高热分解 放出有毒的气体。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氨。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 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 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 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 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时尽量切断泄漏 源,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 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腐防 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 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 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吸收。大量泄 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 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 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蒸 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 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 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 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 套。避免产生烟雾。避免与氧化剂、酸类 、二氧化碳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 氧化剂、酸类、二氧化碳、食用化学品分 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 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 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 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 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5 KB 时间:2025-09-29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氧化环己烯

氧化环己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氧化环己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 cyclohexene ocide 英文名称 2: 1,2-cyclohexene ox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 2936 CAS No.: 286-20-4 分子式: C6H10O 分子量: 98.1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氧化环己烯 286-20-4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氧化环己烯 286-20-4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氧化环己烯 286-20-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会中毒。对眼 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洗。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 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 生反应。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 上升而急骤加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 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 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 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 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 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 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 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砂土。不宜用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 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 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 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吸收。大量 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 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 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蒸 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 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 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 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 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 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在清除液体和蒸 气前不能进行焊接、切割等作业。避免产 生烟雾。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容器与传送设备要接地,防止产生静电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 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 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 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严禁 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 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 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 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 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8 KB 时间:2025-09-29 价格:¥5.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氧化苯乙烯

氧化苯乙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氧化苯乙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 styrene oxide 中文名称 2: 1,2-环氧乙基苯 英文名称 2: 1,2-epoxyethy benz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2933 CAS No.: 35311 分子式: C8H8O 分子量: 120.1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氧化苯乙烯 96-09-3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氧化苯乙烯 96-09-3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氧化苯乙烯 96-09-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属低毒类。最大危害是对皮肤的刺激 和致敏作用。接触后可引起头痛、恶心和 呕吐、咳嗽、喉炎及气短等。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 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容易自 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 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 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 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 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 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砂土。不宜用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 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 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 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吸收。大 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 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 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蒸 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 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 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 罩),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在清除液 体和蒸气前不能进行焊接、切割等作业。 避免产生烟雾。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 类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 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严禁 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 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 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 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6 KB 时间:2025-09-29 价格:¥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