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11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1575项,搜索耗时:0.0137秒。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1,2-二氯丙烯

1,2-二氯丙烯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1,2-二氯丙烯 学品英文名称: 1,2-dichloropropene 中文名称 2: 邻二氯丙烯 英文名称 2: 1,2-dichloropropylene 技术明书编码: 122 CAS No.: 分子式: C3H4Cl2 分子量: 110.98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2-二氯丙 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2-二氯丙 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2-二氯丙 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对实验动物可 引起肝、肾及肺脏的损害。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空气 中受热分解释出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气体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与铜及其合 金有可能生成具有爆炸性的氯乙炔。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 粉、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 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 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 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 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 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 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 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 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 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 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 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 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 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 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 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 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 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包装要求密封, 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 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 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 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5 TLVTN: ACGIH 1ppm,4.5mg/m3[皮]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 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8 KB 时间:2025-09-10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1,3-二氯丙烯

1,3-二氯丙烯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1,3-二氯丙烯 学品英文名称: 1,3-dichloropropene 中文名称 2: 2-氯丙烯基氯 技术明书编码: 121 CAS No.: 542-75-6 分子式: C3H4Cl2 分子量: 11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3-二氯丙 烯 542-75-6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3-二氯丙 烯 542-75-6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3-二氯丙 烯 542-7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对 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 作用;吸入后可因喉、支气管的痉挛、水 肿、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 中毒症状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 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 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 粉、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 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 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 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 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 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 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 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 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 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 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 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 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 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包装要求密封, 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 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 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 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5 TLVTN: ACGIH 1ppm,4.5mg/m3[皮]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40 KB 时间:2025-09-11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2,2-二氯丙酸

2,2-二氯丙酸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2,2-二氯丙酸 学品英文名称: 2,2-dichloropropionic acid 中文名称 2: 茅草枯 英文名称 2: dalapon 技术明书编码: 2259 CAS No.: 75-99-0 分子式: C3H4CI2O2 分子量: 142.9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二氯丙 酸 75-99-0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二氯丙 酸 75-99-0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二氯丙 酸 75-99-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 用。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其 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 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 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 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 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 离。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 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 火剂: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 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般作 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 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 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 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 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 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蒸气泄漏到工 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 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 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 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 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在清除液体和蒸气前不能进行焊接、切 割等作业。避免产生烟雾。避免与氧化剂 、碱类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 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 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 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必须 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氧化剂、碱类等分 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 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 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1ppm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8 KB 时间:2025-09-12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2,2-二氯乙酰氯

2,2-二氯乙酰氯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2,2-二氯乙酰氯 学品英文名称: 2,2-dichloroacetyl chloride 英文名称 2: dichloroethanoyl chloride 技术明书编码: 1499 CAS No.: 79-36-7 分子式: C2HCl3O 分子量: 147.3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二氯乙 酰氯 79-36- 7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二氯乙 酰氯 79-36- 7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2-二氯乙 酰氯 79-36- 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 用,可引起灼伤。吸入后能引起喉、支气 管的炎症、水肿、痉挛,化学性肺炎或肺 水肿。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 、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等。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 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导致燃烧爆炸 。受热或遇水、酸分解放热, 放出有毒烟气 。遇潮时对大多数金属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尽可 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 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 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干粉、二 氧化碳、砂土。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酸碱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 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 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大 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 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 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 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烟 雾。防止烟雾和蒸气释放到工作场所空气 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醇类接触。尤 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 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 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 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 剂、碱类、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 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订标准 TLVWN: 未制订标准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6 KB 时间:2025-09-12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2,4-二氯苯甲酰氯

2,4-二氯苯甲酰氯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2,4-二氯苯甲酰氯 学品英文名称: 2,4-dichlorobenzoyl chloride 中文名称 2: 2,4-二氯代氯化苯甲酰 技术明书编码: 1246 CAS No.: 89-75-8 分子式: C7H3Cl3O 分子量: 209.4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4-二氯苯 甲酰氯 89- 75-8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4-二氯苯 甲酰氯 89- 75-8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4-二氯苯 甲酰氯 89- 75-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 激作用。吸入可能由于喉、支气管痉挛、 水肿、炎症,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而致死 。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 、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 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洗。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可燃。遇高热、明火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与水或潮气发生反 应,散发出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氯化氢气体 。遇潮时对大多数金属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 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 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 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禁止用 水和泡沫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酸碱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液 体,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 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 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 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 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 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 理场所处置。若是固体,用砂土、干燥石 灰或苏打灰混合。小心扫起,若大量泄漏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 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 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 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氧化剂、碱类、 醇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 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 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 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 剂、碱类、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 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7 KB 时间:2025-09-12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乙基二氯

乙基二氯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乙基二氯学品英文名称: ethyldichloroarsine 中文名称 2: 二氯乙胂 英文名称 2: dichloroethylarsine 技术明书编码: 2961 CAS No.: 598-14-1 分子式: C2H5AsCI2 分子量: 174.8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乙基二氯胂 598-14-1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乙基二氯胂 598-14-1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乙基二氯胂 598-14-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误服、皮肤接触或吸入会中毒。强烈刺激 粘膜,引起呼吸困难及支气管炎。在高浓 度时,可能因出血性肺水肿及化脓性支气 管炎而死亡。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洗。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酸释出剧毒的胂和光气。吸潮或遇水会 产生大量的腐蚀性烟雾。与氧化剂可发生 反应。遇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物、氰化氢、二氧化碳、氧化砷。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 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 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 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 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禁止用 水和泡沫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 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 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 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 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 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蒸 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 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 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 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 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 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在清除液体和蒸 气前不能进行焊接、切割等作业。避免产 生烟雾。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尤其 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 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 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 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 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学品等 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 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 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0.5(As)mg/m3(OSHA PEL)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7 KB 时间:2025-09-20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二氧化

氧化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二氧化学品英文名称: selenium dioxide 中文名称 2: 亚硒酐 英文名称 2: selenious acid anhydride 技术明书编码: 1141 CAS No.: 7446-8-4 分子式: SeO2 分子量: 110.9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氧化硒 7446-08-4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氧化硒 7446-08-4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氧化硒 7446-08-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大量吸入 本品蒸气可引起化学性支气管炎、化学性 肺炎或肺水肿。进入眼内可引起结膜炎。 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和皮肤灼伤。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有毒,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本身不能燃烧。若遇高热,升华产生剧毒 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硒。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 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 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 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 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 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 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 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 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 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库温不超过 35℃,相对湿度不超过 80 %。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 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0.1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OSHA 0.2mg[Se]/m3; ACGIH 0.2mg[Se]/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二氨基联苯胺比色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 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 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 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 毕,淋浴更衣。工作服不准带至非作业场 所。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 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白色或微红色有光泽的针状结晶粉末,有 刺激性气味。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4 KB 时间:2025-09-22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二氧化

氧化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二氧化学品英文名称: carbon dioxide 中文名称 2: 碳酸酐 技术明书编码: 42 CAS No.: 124-38-9 分子式: CO2 分子量: 44.0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氧化碳 124-38-9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氧化碳 124-38-9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氧化碳 124-38-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 高浓 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 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 急性中毒:人进入 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 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 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 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 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 -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 慢性影响: 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 ,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 等神经功能紊乱等。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 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 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 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 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 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般作业工作 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 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 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 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 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 所空气中。远离易燃、可燃物。搬运时轻 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 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应与易(可)燃 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 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18000(mg/m3)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OSHA 5000ppm,9000mg/m3; ACGIH 5000ppm,9000mg/m3 TLVWN: ACGIH 30000ppm,54000mg/m3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 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 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 穿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 戴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 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 -56.6(527kPa) 沸点(℃): -78.5(升华)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3 KB 时间:2025-09-22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二氯异丙基醚

二氯异丙基醚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二氯异丙基醚 学品英文名称: dichloroisopropyl ether 中文名称 2: 二氯异丙醚 技术明书编码: 1147 CAS No.: 108-60-1 分子式: C6H12Cl2O 分子量: 171.0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氯异丙基 醚 108-60-1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氯异丙基 醚 108-60-1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氯异丙基 醚 108-60-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对眼和粘膜有刺激作用。可使大鼠发生肝 、肾损害。未见人中毒报告。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 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 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 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 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 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 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 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 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 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 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 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 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 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 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 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 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 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 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 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 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 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 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学品分开 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 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 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 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 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9 KB 时间:2025-09-22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二氯甲醚

二氯甲醚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二氯甲醚 学品英文名称: dichloromethyl ether 中文名称 2: 对称二氯二甲醚 技术明书编码: 754 CAS No.: 542-88-1 分子式: C2H4Cl2O 分子量: 114.9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氯甲醚 542-88-1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氯甲醚 542-88-1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氯甲醚 542-88-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对眼、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当 浓度为 470mg/m3 时 1~2 分钟接触即可 引起致死性肺损害。未稀释本品可致兔皮 肤坏死。 本品可引起肺癌,国际癌症研究 中心(IARC)已确认为致癌物。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有毒,为致癌物,具强刺激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遇 水或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水、二氧化碳 、干粉、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 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 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 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 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 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 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 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防学品 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 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 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 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 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 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 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 食用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 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 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 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应严格执 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ACGIH 0.001ppm,0.0047mg/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 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 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 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7 KB 时间:2025-09-22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二氯硫化碳

二氯硫化碳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二氯硫化碳 学品英文名称: thiophosgene 中文名称 2: 硫光气 英文名称 2: thiocarbonyl chloride 技术明书编码: 2272 CAS No.: 463-71-8 分子式: CSCI2 分子量: 114.9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氯硫化碳 463-71-8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氯硫化碳 463-71-8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氯硫化碳 463-71-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对眼睛、皮肤及粘膜有刺激性。吸入后可 致喉、支气管痉挛、炎症,化学性肺炎、 肺水肿等;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 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 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用大量流动 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与酸反应,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受 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流速过快,容 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 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 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 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氧化硫。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 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 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 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 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 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 300m,大泄 漏时隔离 4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 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 穿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 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 、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 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 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蒸 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 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 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 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 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 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在清除液体和蒸 气前不能进行焊接、切割等作业。避免产 生烟雾。避免与酸类、碱类、醇类、胺类 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 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 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 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必须 密封,切勿受潮。应与酸类、碱类、醇类 、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 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 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9 KB 时间:2025-09-22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二甲基二氯硅烷

二甲基二氯硅烷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二甲基二氯硅烷 学品英文名称: dimethyldichlorosilane 中文名称 2: 二氯二甲基硅烷 英文名称 2: dichlorodimethylsilane 技术明书编码: 272 CAS No.: 75-78-5 分子式: C2H6Cl2Si 分子量: 129.0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甲基二氯 硅烷 ≥99.5 % 75-78-5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甲基二氯 硅烷 ≥99.5 % 75-78-5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甲基二氯 硅烷 ≥99.5 % 75-78-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对呼吸道和眼睛、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 作用。吸入后可有喉、支气管的痉挛、水 肿、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 接触本品的工人可有眼痛、流泪、咳嗽、 头痛、恶心、呕吐、喘息、易激动、皮肤 发痒等症状。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 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 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或遇水分解放 热, 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硅、氯化氢。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灭火剂:二氧化碳、干粉、干 砂。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 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 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 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 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防 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 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 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 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烟雾。 防止烟雾和蒸气释放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醇类接触。 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在氮气中操作 处置。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 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 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 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包装 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 、酸类、碱类、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 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 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 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2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8 KB 时间:2025-09-22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五氧化(二)磷

氧化(二)磷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五氧化(二)磷 学品英文名称: phosphorus pentoxide 中文名称 2: 磷酸酐 英文名称 2: phosphoric anhydride 技术明书编码: 989 CAS No.: 1314-56-3 分子式: P2O5 分子量: 141.9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五氧化(二) 磷 95.0~97.0% 1314-56-3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五氧化(二) 磷 95.0~97.0% 1314-56-3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五氧化(二) 磷 95.0~97.0% 1314-56-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遇水生成磷酸;有时含游离磷而引起 磷中毒。 急性中毒:短期大量吸入引起眼 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咽喉炎、支气 管炎。严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致窒息,引起 肺炎或肺水肿。口服发生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数日内出现黄疸及肝肿大,或 出现急性肝坏死;严重病例,数小时内患 者由兴奋转入抑制,发生昏迷、循环衰竭 ,以致死亡。可使组织脱水,对皮肤有刺 激腐蚀作用。 慢性中毒:有呼吸道刺激症 状及磷毒性牙齿、牙龈和下颌骨损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 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无腐蚀症状者洗胃。忌服油类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接触有机物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热或遇 水分解放热, 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 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磷。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 剂:干粉、砂土。禁止用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 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 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 盖。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 、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 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 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 粉尘。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碱类、过氧 化物、醇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 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 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 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 25℃,相对湿 度不超过 75%。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 。应与活性金属粉末、碱类、过氧化物、 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 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1 前苏联 MAC(mg/m3): 1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钼酸铵比色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7 KB 时间:2025-09-23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五氧化二锑

氧化二锑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五氧化二锑 学品英文名称: antimony pentoxide 中文名称 2: 锑酸酐 技术明书编码: 861 CAS No.: 1314-60-9 分子式: Sb2O5 分子量: 323.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五氧化二锑 1314-60-9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五氧化二锑 1314-60-9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五氧化二锑 1314-60-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对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内脏损害。 急 性中毒:接触较高浓度可引起化学性结膜 炎、鼻炎、咽炎、喉炎、气管炎、肺炎。 口服引起胃肠炎。全身症状有疲乏无力、 头晕、头痛、四肢肌肉酸痛。可引起心、 肝、肾损害。 慢性影响:常出现头痛、头 晕、易兴奋、失眠、乏力、胃肠功能紊乱 、粘膜刺激症状,可引起鼻中隔穿孔。对 皮肤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和致敏作用。在锑 冶炼过程中可引起锑尘肺。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 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弱氧化剂。与还原剂能发生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锑。 灭火方法: 采用水、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 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 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 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 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戴化学安全 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学品 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酸 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 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 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包装密封。应与还原剂、酸类、食用 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 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1 前苏联 MAC(mg/m3): 2[Sb] TLVTN: OSHA 0.5mg[Sb]/m3; ACGIH 0.5mg[Sb]/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 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作业工人应该佩戴过 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 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 戴防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 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 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4 KB 时间:2025-09-23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六氟-2,3-二氯-2-丁烯

六氟-2,3-二氯-2-丁烯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六氟-2,3-二氯-2-丁烯 学品英文名称: hexafluoro-2,3-dichloro-2-butylene 中文名称 2: 2,3-二氯六氟-2-丁烯 英文名称 2: 2,3-dichlorohexafluoro-2-butylene 技术明书编码: 1607 CAS No.: 303-04-8 分子式: C4Cl2F6 分子量: 232.93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六氟-2,3-二 氯-2-丁烯 303-04-8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六氟-2,3-二 氯-2-丁烯 303-04-8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六氟-2,3-二 氯-2-丁烯 303-04-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对肺部有强烈刺激性,引起肺部组织 广泛迟发性坏死,间质纤维化;对肝、肾 及神经系统亦有毒作用。急性中毒患者在 吸入本品后出现明显的窒息性呼吸功能障 碍,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及腰骶部神经根 疼痛。治愈者可残留肺部纤维化病变。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高毒,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和氯化物 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氢、氟化氢。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 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 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 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 却,直至灭火结束。迅速切断气源,然后 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 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 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 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 堤或挖坑收容。撒湿冰或冰水冷却。用泵 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 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 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 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库温不宜超过 30℃。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食用学品分开存放,切忌 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 适的收容材料。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 ”管理制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订标准 TLVWN: 未制订标准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 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 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3 KB 时间:2025-09-24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六氯氧化二苯

六氯氧化二苯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六氯氧化二苯 学品英文名称: hexachlorophenyl ether 技术明书编码: 1713 CAS No.: 分子式: C12H4Cl6O 分子量: 376.8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六氯氧化二 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六氯氧化二 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六氯氧化二 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长期、反复、过量与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 (痤疮样皮损)且奇痒。至今未见全身中 毒的病例。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接触可引起皮炎,奇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燃烧分解时, 放出有毒 的刺激性氯化物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 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 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 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 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全面罩),穿防毒服。用砂土、干燥石 灰或苏打灰混合。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 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 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 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 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 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 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 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 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 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 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订标准 TLVWN: 未制订标准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 滤式防尘口罩;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或空气呼 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蜡样的半固体。 熔点(℃): 无资料 沸点(℃): 230-260(1.1kPa) 相对密度(水=1): 1.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1.1(230-260℃))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8.9 KB 时间:2025-09-24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氢氧化

氧化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氢氧化学品英文名称: cupric hydroxide 中文名称 2: 可杀得 101 英文名称 2: kocide 101 技术明书编码: 2662 CAS No.: 20427-59-2 分子式: Cu(OH)2 分子量: 97.5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氢氧化铜 20427-59-2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氢氧化铜 20427-59-2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氢氧化铜 20427-59-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中等毒类。吸入、摄入或经皮吸收后会中 毒。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 烈刺激性。吸入,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 症、痉挛,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等。 环境危害: 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有毒,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清水或 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铜。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 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 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 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 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 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 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 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粉 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 毒衣,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 与酸类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 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酸类 、食用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 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1(Cu)(mg/m3)(尘)(mg/m3),0.2(烟 )(mg/m3) 前苏联 MAC(mg/m3): 0.5(Cu)(mg/m3)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5-Br-PADAP 比色法; 催化极谱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 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 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 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77%可湿性粉剂。 外观与性状: 天蓝色片状或针状结晶或粉末。 熔点(℃): 160 沸点(℃): 无资料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5 KB 时间:2025-09-29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氢氧化

氧化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氢氧化学品英文名称: rubidium hydroxide 技术明书编码: 2664 CAS No.: 1310-82-3 分子式: RbOH 分子量: 102.48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氢氧化铷 1310-82-3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氢氧化铷 1310-82-3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氢氧化铷 1310-82-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造成严重灼伤 。吸入粉尘、烟雾或液体能引起化学性上 呼吸道炎、肺炎及肺水肿等。 环境危害: 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水发热, 能引起有机物燃烧。与酸类物质 能发生剧烈反应。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铷。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 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 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碱服。不要直接 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小心扫起,转移 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 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粉 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 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 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二 氧化碳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 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干燥清洁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 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酸类 、二氧化碳、易(可)燃物等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 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 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 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 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灰白色易潮解的块状物。 熔点(℃): 300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3.203(1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3 KB 时间:2025-09-29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氧化亚汞

氧化亚汞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氧化亚汞 学品英文名称: mercurous oxide,black 中文名称 2: 黑色氧化汞 英文名称 2: mercury(Ⅰ)oxide 技术明书编码: 2938 CAS No.: 15829-53-5 分子式: Hg2O 分子量: 417.2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氧化亚汞 15829-53-5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氧化亚汞 15829-53-5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氧化亚汞 15829-53-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误服或吸入会中毒。急性中毒有明显的口 腔炎及胃肠症状、皮疹、化学性肺炎。慢 性中毒主要是精神神经障碍和口腔炎的症 候群。其蒸气可引起过敏性皮炎。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高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有氧化性。与硫、磷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双氧水会引起燃烧爆炸。遇高热分解释 出高毒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 汞、氧化汞。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 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 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 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 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 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 物处理场所处置。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 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粉 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 毒衣,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 与还原剂、碱金属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 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避光保存。包装密封。应与还原剂、 碱金属、食用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 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0.2/0.05(Hg)(mg/m3) TLVTN: 0.1mg(Hg)/m3(皮)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 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 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 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棕黑色粉未。 熔点(℃): (分解)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9.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3 KB 时间:2025-09-29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氧化

氧化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氧化学品英文名称: thallium trioxide 中文名称 2: 三氧化二铊 英文名称 2: dithallium trioxide 技术明书编码: 2940 CAS No.: 1314-32-5 分子式: Tl2O3 分子量: 456.7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氧化铊 1314-32-5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氧化铊 1314-32-5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氧化铊 1314-32-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误服出现急性胃肠道刺激症状,腹痛、恶 心、呕吐,几天后出现周围神经炎表现, 同时出现心、肝及肾损害。毛发脱落是铊 中毒的特征表现。还可引起皮炎。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高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用 1%碘化钾 60mL 灌胃。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与硫、三硫化锑的混合物在研磨时可能发 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铊。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 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 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 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 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小心扫起,收集 于密闭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 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粉 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 毒衣,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 与氧化剂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 剂、食用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 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0.01(Tl)(mg/m3)(皮)(mg/m3) 前苏联 MAC(mg/m3): 0.01(皮)(mg/m3) TLVTN: 0.1mg(Tl)/m3(皮)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 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 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 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棕色至黑色六面晶系结晶或无定形粉末。 熔点(℃): 717 ±5 沸点(℃): 875(-O2) 相对密度(水=1): 10.19(22℃ ,结晶)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意义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3 KB 时间:2025-09-29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氧化

氧化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氧化学品英文名称: cadmium oxide 技术明书编码: 2943 CAS No.: 1306-19-0 分子式: CdO 分子量: 128.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氧化镉 1306-19-0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氧化镉 1306-19-0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氧化镉 1306-19-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 用。吸入可引起化学性肺炎和肺 水仲。误 服,可引起急性胃肠刺激症状,慢性影响 对肾、肺有损害作用。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有毒,为致癌物,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与大多数氧化剂如氯酸盐、硝酸盐、高氯 酸盐或高锰酸盐等组成爆炸性能十分敏感 的化合物。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镉。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 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 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 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 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 扫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大量 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粉 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 毒衣,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 与氧化剂、酸类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 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 剂、酸类、食用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 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0.1 前苏联 MAC(mg/m3): 0.05/0.01 TLVTN: 0.05mg(Cd)/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双硫腙比色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 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 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 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棕红色至棕黑色无定形粉末或立方晶体。 熔点(℃): <1426(无定形) 沸点(℃): 1559 相对密度(水=1): 6.95(无定形物)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0.133(1000℃))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意义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3 KB 时间:2025-09-29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苯硫代磷酰二氯

苯硫代磷酰二氯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苯硫代磷酰二氯 学品英文名称: benzene phosphorus thiodichloride 中文名称 2: 苯硫代二氯化膦 英文名称 2: phenyl phosphorus thiodichloride 技术明书编码: 1504 CAS No.: 3497-00-5 分子式: C6H5Cl2PS 分子量: 211.0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苯硫代磷酰 二氯 3497- 00-5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苯硫代磷酰 二氯 3497- 00-5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苯硫代磷酰 二氯 3497- 00-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误服或吸入会中毒。对皮肤、眼睛和粘膜 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 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可燃。遇水或水蒸气反应放出有毒和易燃 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氯化氢、 氧化磷。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尽可 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 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 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 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干粉、二 氧化碳、砂土。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酸碱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 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 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 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 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 、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 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 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 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 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 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尤 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 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 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 离火种、热源。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 。应与氧化剂、碱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 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 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 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订标准 TLVWN: 未制订标准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 动化。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 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5 KB 时间:2025-10-08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苯胂化二氯

苯胂化二氯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苯胂化二氯 学品英文名称: phenylarsine dichloride 中文名称 2: 二氯苯胂 英文名称 2: dichlorophenylarsine 技术明书编码: 2109 CAS No.: 696-28-6 分子式: C6H5AsCI2 分子量: 222.93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苯胂化二氯 696-28-6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苯胂化二氯 696-28-6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苯胂化二氯 696-28-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可出现胃肠炎、神经系统损害, 重者可引起休克、肾功能损害。砷中毒三 日至三周出现急性周围神经病。部分患者 出现中毒性肝、肾、心肌等损害。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高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洗。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尽快彻底洗胃。给饮 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本身不能燃烧。遇水或水蒸气反应放热并 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受热分解释出高 毒烟雾。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 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 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碳、二氧化碳、砷、氧化砷。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 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 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 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 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时尽量切断泄漏 源,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 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 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 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吸收。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 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 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蒸 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 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 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 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避免 产生烟雾。避免与水接触。配备泄漏应急 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 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 密封。应与食用学品等分开存放,切忌 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 容材料。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 制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0.5mg(As)/m3(OSHA PEL)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 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6 KB 时间:2025-10-11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过氧化尿素

氧化尿素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过氧化尿素 学品英文名称: urea peroxide 中文名称 2: 过氧化氢尿素 英文名称 2: urea hydrogen peroxide 技术明书编码: 2384 CAS No.: 124-43-6 分子式: CH4N2O・H2O2 分子量: 94.0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过氧化尿素 124-43-6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过氧化尿素 124-43-6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过氧化尿素 124-43-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对眼睛、皮肤、粘膜有中等刺激作用。吸 入可引起喉炎、化学性肺炎、肺水肿等。 受热分解释出有毒的氮氧化物烟雾。 环境危害: 对环境可能有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与易燃物、可燃物接触能引起 剧烈燃烧。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氧气。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 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 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 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干 燥的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覆盖。用 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密闭容器中。大量泄漏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 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 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 、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 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接 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 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 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还原 剂、易(可)燃物、食用学品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 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 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 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 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 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活性氧含量≥16%。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 熔点(℃): 75~85(分解)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4 KB 时间:2025-11-09 价格:¥5.00

学品安全技术明书MSDS)-过氧化

氧化学品安全技术明书部分:学品名称 学品中文名称: 过氧化学品英文名称: zinc peroxide 中文名称 2: 二氧化锌 英文名称 2: zinc dioxide 技术明书编码: 556 CAS No.: 1314-22-3 分子式: ZnO2 分子量: 97.38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过氧化锌 50~60% 1314-22-3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过氧化锌 50~60% 1314-22-3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过氧化锌 50~60% 1314-22-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粉尘,对鼻、喉及呼吸道有刺激 性,引起咳嗽和胸部不适。对眼有刺激性 。口服引起恶心、呕吐。 反复接触其粉尘 对皮肤有刺激性。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 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特别是在少量水的润湿下,与 可燃物的混合物在轻微的碰撞或摩擦下会 燃烧。遇低级醇和水起化学反应而分解。 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水溶液为碱性腐 蚀液体。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锌。 灭火方法: 采用干粉、砂土灭火。严禁用水、泡沫、 二氧化碳扑救。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 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密闭容器中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 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 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 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 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氯丁橡 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 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还原剂、酸类、醇类、活性金属 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 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 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 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 离火种、热源。相对湿度保持在 75%以下 。包装密封。注意防潮和雨淋。应与还原 剂、酸类、易(可)燃物、醇类、活性金 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 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 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 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聚乙烯防毒服。

分类: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行业:化工行业 文件类型:Word 文件大小:39.4 KB 时间:2025-11-12 价格:¥5.00